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Facebook成瘾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05 13:44:22

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Facebook成瘾

原文作者:Jih-Hsin Tanga , Ming-Chun Chenb, Cheng-Ying Yangc , Tsai-Yuan Chung d , Yao-An Leeb

单位: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Business, Taiwan, ROC

b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mp; Counseling, University of Taipei, Taiwan, ROC

c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Taipei, Taiwan, ROC

d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Taipei, Taiwan, ROC

摘要:由于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网站的过度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其中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Facebook,近年来受到了相当的重视,而过度使用Facebook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关心的一个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Facebook成瘾的原因。通过对台湾894名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只有1%的大学生被归入成瘾组,17.8%的大学生被归入警戒组,但是大约80%的大学生每天都使用Facebook,并且1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Facebook超过8小时。人际关系和在网络社会支持被发现与Facebook成瘾有正相关;然而,一些人格特质,例如宜人性、尽责性和神经质与Facebook成瘾呈负相关。网络人际关系和神经质是Facebook成瘾的突出预测因子。本文提供了实际意义。

关键词:Facebook成瘾; 网络人际关系; 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

1 简介

由于移动设备的普及,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花费过量时间使用这些设备的趋势正在增加。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社交网站的过度使用,如Facebook,Myspace 和Twitter。智能手机成瘾一直是近年来商业杂志、电视节目和报纸文章的焦点。研究人员调查了网络成瘾和智能手机成瘾的深层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成瘾者沉迷于在线使用的各个方面,如游戏、在线性活动、电子邮件或短信消息。信息传送在社交网站上很常见,而Facebook就是这种类型的热门网站。因此,Facebook成瘾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使用Facebook的原因有很多,过去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来研究Facebook的使用,如人格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采纳理论和依恋理论。一些学者关注的是个体人格特质与Facebook使用的关系,其他学者则强调Facebook提供的社会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个体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Facebook过度使用的潜在关系。

2 理论背景和研究问题

2.1 人格和Facebook的使用

个体人格特质被视为Facebook使用的关键预测因子。例如,自恋指数上得分较高的人们在Facebook上趋于活跃。一些研究关注大五人格特质模式,其中人格评估是基于外向性(例如,很健谈)、宜人性(例如,同情和温暖)、尽责性(例如,有组织的和迅速的)、神经质(例如,紧张和喜怒无常)、经验开放性(例如,有创造力的和理性的)这五个主要维度。外向性、神经质、经验开放性已被证明与社交媒体的使用呈正相关。在尽责性上得分低的人们被假定为谨慎地使用社交媒体,并且与社交媒体的使用呈负相关。神经质被认为与社交媒体的使用呈正相关,因为它可以作为一个寻求支持的方法。

2.2 人际交往和Facebook的使用

人际关系的维持一直被认为是社交网站使用的主要原因。最近的评论表明,社交网站主要用于维持与线下熟人的关系。这样看来,人们使用Facebook来维持现有的关系,并扩大个人社交网络。

似乎用来维持与线下熟人的关系的需求越强烈,沉迷于Facebook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的,维持线上友谊的需求越大,对Facebook上瘾的可能性就越大。

2.3 网络社会支持和Facebook的使用

社会支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许多定性的不同类型的支持,如工具性、信息性和情感性支持。社会支持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沟通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管理和应对不确定性和提高幸福感。社会支持有许多定义。例如,Cobb(1976)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信息领导个体相信他/她是被关心和被爱的,他/她是受人尊敬和有价值的,他/她属于沟通和相互有责任的网络。”House(1981)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人们的情感关心、工具性帮助、信息和评价的流动。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了House的定义,因为它可以同时应用到在线和离线环境中。

由于社会支持有不同的定义并且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化的结构,近年来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报告了不同的结果。然而,最近的研究一般试图测量社会支持的功能性组成部分,因为功能性的支持是最关键的,而且可以分为(a)情感性支持,包括关怀、爱和同情;(b)工具性支持,包括提供物质援助或行为援助;(c)信息性支持,包括提供指导、建议或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d)深情性支持,包括爱和感情的表达;(e)社会陪伴支持(也被称为“积极社会互动”),其中包括花时间与他人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互联网已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给予和接受社会支持的重要媒介。网站如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已经对人际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网络社会支持。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们在Facebook上得到朋友的支持以减轻压力或减轻体重。

Facebook可以提供三种类型的社会支持:信息性支持,深情性支持和社会陪伴支持。信息性支持包括提供指导、建议、信息或反馈,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Facebook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来快速接收来自朋友的建议。深情性支持包含爱和爱的表达。Facebook提供了一些工具,比如点赞和消息传送的功能,这些可以用来显示支持和向朋友表达情感。社会陪伴支持包括与人在休闲和娱乐活动中共度时光。Facebook似乎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可信的在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与朋友分享快乐的时刻。换言之,Facebook为人们从网上熟人那获取信息、情感、甚至物质帮助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给予和获得网上的支持促使人们在Facebook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个体给予或获得网络社会支持的需求越强烈,他/她沉迷于Facebook的可能性越大的假设似乎是合理的。

2.4 Facebook成瘾

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并已被列入新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Facebook是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它有着超过十亿的会员,最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Facebook成瘾的定义为网络成瘾的一个子类型,它重点关注在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的Facebook上的成瘾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台湾人的内在人格特质、外在动机(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与Facebook成瘾的关系。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和取样

本研究从台湾8所大学中招募了792名学生,运用雪球技术获得102份在线样本,总计894份有效样本。我们比较了纸质调查和在线调查的结果,发现在各个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组合了这些结果并做进一步的分析。

3.2 测量方法

3.2.1 Facebook成瘾量表

我们把Andreassen(2012)的Facebook成瘾量表(18条项目)翻译成了繁体中文并且增加了来源于强迫基础量表的2条项目,生成了我们的最终量表。每条项目都以5点李克特量表计分,1=从来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总分范围为20-100分。预备测量证明量表具有高信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94,并且具有高效度。

3.2.2 人格量表

我们采用了Saucier(1994)的简易标记量表来测量大五人格特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我们使用这个量表是因为它可靠性高并且容易理解。

3.2.3 网络社会支持量表

我们采用了Leung and Lee的网络社会支持量表(2005),因为它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版本并且被证明它的三个分量表具有高信度:信息性支持(0.92)、深情性支持(0.88)和社会陪伴支持(0.88),总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96。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这三个因素。典型的问卷项目包括“某人给你有关危机的好建议”(信息性支持),“某人给予你爱和情感”(深情性支持),“有人可以与你一起消遣”(社会陪伴支持)。那么你感觉到这些需要的频率是多少呢?一个4点量表可以用来回答,由从来没有、有时、经常和总是组成。得分越高,就越需要社会支持。

3.2.4 人际关系量表

我们采用来源于Chen(2002)的线上和线上人际互动调查的一个量表,它测量的是线上朋友、线下朋友和家人间的亲密关系和信息表露。我们删除了所有关于家人的项目,并且改写了所有涉及线上朋友的项目,使这些项目可以代表Facebook上的朋友。最终的量表有20条项目,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94。典型的调查项目包括“我和Facebook上的朋友谈论我的学校生活”和“我和我的线下朋友或者同学闲聊新闻”。使用4点量表来回答,由从来不、有时、经常和总是组成。得分越高,获得的线上和线下人际互动越多。

4 结果

4.1 Facebook使用模式

在所有的参与者中,65%为女性(n=584),几乎一半来自私立大学(48%)。大约33%为大二学生,17%为大一学生,24%为大三学生。大多数参与者加入Facebook超过3年(56%),接着是1-3年(35%),最后是去年加入的(2%),有2.4%的参与者没有使用过Facebook。大多数参与者每天使用Facebook 0.5-1小时(32.5%),接着是2-3小时(32%),最后是超过4小时(20%)。大多数参与者拥有超过400人的朋友名单(33.5%),接着是201-300人(21.4%),然后是301-400人(19.5%),最后是101-200人(15%)。

大多数参与者(56%)表示,他们使用Facebook超过3年,其次是1-3年(37%),而小于1年有7%。这一样本表明,在台湾的大多数大学生有使用Facebook的合理经验。大多数学生每天使用Facebook(80%),其次是每周5-6天(6.7%),再次是每周3-4天(5.6%),最后是每周1-2天(7.2%)。那些每天使用Facebook的学生,大部分在Facebook上花费1-2小时(32.5%),其次是2 -3小时(32%),再次是4 -5小时(13%),最后是不到半小时(12.9%)。出乎意料的是,2.8%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天在Facebook上花费超过8小时。大多数学生宣称他们在家里或者在他们的宿舍用Facebook(62%),其次是在学校(25.5%),10%的学生称,他们一直在Facebook上。关于设备,大多数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访问Facebook(45.7%),其次是笔记本电脑(31.4%),和台式电脑(21.2%)。Facebook最突出的用途是增加人际交往(13%)、联系朋友(12%)和消磨时间(12%)。大多数学生在Facebook上有超过400个朋友(33.5%),其次是201 - 300个朋友(21.4%),301 - 400个朋友(19.5%),101 - 200个朋友(15%),51 - 100的朋友(朋友),还有不到50个朋友(4.3%)。这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有大量的Facebook朋友。关于Facebook朋友的来源,大多数学生宣称他们的朋友是大学生(21.9%),其次是高中生(20.8%),初中和小学的学生(15.3%),家庭或亲戚(14.7%)。然而,一些大学生声称他们有从来没有在线下见过的朋友(4.8%),这意味着大学生可能会利用Facebook扩大自己的个人社交网络。

4.1.1 控制变量

我们对Facebook成瘾和控制变量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学检验,这些控制变量包括性别(t=0.57,pgt;0.05),年级(F=2.11,pgt;0.05)和学校类型(t=0.62,pgt;0.05)。在0.05水平上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这说明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4.2 Facebook成瘾的结果

表1 显示了关于人格特质、线上和线下人际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Facebook成瘾的基本统计资料。我们进一步调查了Facebook成瘾量表分数的频数,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387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