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评价方法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01 14:57:18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Needs great promotion

abstract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a great challenge in the world today. As the main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hina has been the worldrsquo;s largest carbon emitter and the worldrsquo;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country since2011. To solve these two issues, the promotion of green building (GB) is of great urgency. This article analyzed GB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then pointed out som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GB. At last,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B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taking measures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stakeholders,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and establishing code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Green building;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saving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The concept of GB in China is developed from “Energy-Saving and Land-Sav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launch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04. To be specific, the GB should be energy-saving, land-saving, water-saving and material-saving, environment-benign and pollution-reducing, summarized as “Four-saving and One-benign”. It is defined in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enacted in 2006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2006). The so-called “green”, is not the general meaning of green, but a concept or symbol. It stresses people-oriented and puts empha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ymbiosis to achiev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mong people, nature and building. GB is also known as ecological building, sustainable building, energy-saving building, etc. Its ultimate goal is low consumption and low emission, but the “low” does not mean high-tech or high investment. Actually, GB is a climate adaptative building, which requires adopt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meanwhile materials should be recycled and fully localized to achieve the lowest cost of energy and comfort.

Origin of green building

The curator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Library in American National Building Museum, Giessen David, pointed out that the seeds of GB can trace back to a century or more ago. According to this, the birth of British Palace in the first world expo and Galleria Vittorio Emmanuele in Milan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have begun to use passive system such as roof fan and underground air cooling box to regulate indoor temperature. Early at the 20th century, Flatiron Building and New York Times Building in US have designed windows embedded into walls to reduce sunlight. Ecological syste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have already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early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become the buds of green building. Until the 1960s, American architect Paola Soleri combined the two words “ecology” and “building” together,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idea of “ecological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In 1969,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Design with Nature” by American architect Ian Lennox McHarg, marked the birth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Through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GB has become a new building style that fully integrated energy-saving, building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from its initial simple mode,and it is more adaptable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hortage, so it is a new trend of building development model.

Global actions to develop green building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GB,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began to formulate relevant standards. The United States enacted the ASHRA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 standard “Energy-saving in Design for New Build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75. U K began to create GB standards as early as in 1990 (Chegut et al.,2011), and all buildings should satisfy green building criteria from2008 in Britain Bulkeley et al., 2011); In 2009, Britain announced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 required all new buildings achieving zero-emission from 2016, all new public buildings from 2018, all office buildings from 2019 and all residential finish Smart Meters installation before 2020 (Peters, Fudge, amp; Sinclair, 2010). Recently, European Union promulgated a more advanced and perfect legal system in energy saving field, which is entitl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 Law. The law requires all state or state-use new buildings must be close to zero energy consumption by 2020. From an early start, building energy-saving work had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Denmark, Heating area increased by 30% from 1972 to 1985, but the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decreased by 3.18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 America, 43 billion dollars is saved in energy cost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ince the first energy-saving standard to 2011(Danielski, 2012).

GB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1996, New Urb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t Standard System was issued, which is composed by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standard.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Standard of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Region was issued in 2001 and was updated in 2003. In September 2004 with the start of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Award, GB in China stepped into a comprehensive developing stage. In 2006,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was officially promulgate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Office Building started in 2009 and 2010, respectively. At present, at least 50%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chieved in almost all regions of China, unlike some big cities as Beijing, Shanghai and T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摘要

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建筑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环境,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筑业也已成为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问题的焦点。中国至2011年起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绿色建筑亟需进一步的发展。这篇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现状和挑战,并进一步指出了一些关于绿色建筑的特殊需求。最后,作者根据中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发展中国绿色建筑的建议:采取措施来增强利益相关者的绿色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

关键字:绿色建筑;建筑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

第1章 绪论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在中国,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最先出现于中央政府在2004年发表的文件“住宅建筑的能源节约和土地节约”。更具体的说,绿色建筑应当是节约能源的、节约土地的、节约水资源的、节约原材料的、环境友好型的,并且能够减少污染,这些特点可以被概括为“四节约一友好”。这个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由中国建设部制定)这一国标中被定义。所谓的“绿色”,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绿色,而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它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环境共生来实现人类、自然、建筑的和谐共存。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生态的建筑、可持续的建筑、节约能源的建筑等等。它的根本目标是降低消耗和降低污染,但是这种“降低”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和高投资。实际上,绿色建筑是一种适应性建筑,它需要尽可能多的采取适当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原材料应当被循环使用和完全本地化以实现能源的最低消耗。

1.2 绿色建筑的起源

吉森大卫是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里土木工程结构与设计图书馆的馆长,他指出绿色建筑的根源可以被追溯到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以前。按照这种说法,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中英国宫殿的诞生和在19世纪初米兰的厄玛努埃尔二世长廊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诸如屋顶送风器和地下空气冷却箱这些被动系统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早在20世纪,美国的熨斗大厦和纽约时报大厦就已经设计出了镶在墙壁里的窗户来减弱光照。在早期的建筑设计中,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这些因素就已经被考虑到了,而这就成了绿色建筑的萌芽。直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建筑师宝拉索勒里把生态和建筑这两个词汇结合到一起,并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这一新的概念。在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出版的“自然化设计”这本书标志了生态建筑的诞生。此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绿色建筑从它最初的简单模式变成了一个融能源节约、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诸多概念于一体的新建筑模式,并且更加适合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所以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模式的新趋势。

1.3 国内外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行动

为了给发展绿色建筑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全球的各国政府开始制定了相关的标准。美国在1975年首次颁布了 “设计新建筑时的能源节约” 这一标准。(美国制冷工程师协会)。英国也早在1990年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彻古等人,2011)。并且从2008年起所有伦敦的建筑应当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巴尔克里等人,2011)。英国在2009年颁布了低碳过渡计划,要求所有新建筑从2016年起、所有新公共建筑从2018年起、所有办公建筑从2019年起实现零排放,所有住宅建筑在2020年之前完成智能电表的安装(彼得斯,富奇和辛克莱,2010)。最近,欧盟也颁布了“建筑节能性能法律”这一在能源节约领域更加先进和完美的法律制度。该制度要求所有国家或者说是所有使用新建筑的国家必须在2020年之前实现接近零排放。从初期开始,建筑的能源节约工作就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丹麦,从1972年到1985年炎热地区的面积增加了30%,但是采暖耗能却降低了318万吨标准煤;在美国,从第一个能源节约标准的实施到2011年,在能源消耗和环境管理方面一共节省了430亿美元(丹尼尔斯基,2012)。

相对来说,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的较晚。在1996年,新的城市建筑能源效率标准体系被颁布,该体系由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组成。冬冷夏热区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2001年颁布,并于2003年更新。在2004年9月,也就是绿色建筑创新奖开始的时候,绿色建筑在中国迈入了一个综合发展的阶段。在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发。而对于绿色工业建筑和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标准则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颁发。目前,中国几乎所有区域都实现了不低于50%能源效率的要求,而诸如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些大城市需要满足能源效率高于65%的标准,其中北京要从“十二年计划”开始执行75%能源效率这一新的目标(李和王,2012;中国人民代表大会,2011).但是建筑工业化在中国刚刚起步,而我们和外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第2章 为什么发展绿色建筑

2.1 为了减少CO2排放量

在2012年12月3日,著名杂志“自然”发布了一份权威性的科学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在2012年全球CO2排放量已经增加到了356亿吨这一新的纪录,并且在2011年里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28%),美国(16%),欧盟(11%)和印度(7%)。在这些国家当中,中国和印度的排放量在2011年分别增加了9.9% 和7.5%,而美国和欧盟则分别减少了1.8% 和1.8%(自然气候报,2013)。中国已经在2007年超过了美国约8%的CO2排放量,并成为世界上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国际教育协会,2011)。根据EIA(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估计,美国2015年的CO2排放量为568亿吨,而中国的排放量则会远远高于这一数字,(能源信息管理局,2011)。在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中,中国2015年的碳排放量是789亿吨,这一数字比美国的高221亿吨,如果全部的能源消耗超过了41亿吨,中美之间的碳排放量鸿沟会更加巨大。目前中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排放量的巨大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实际排放量和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这一目标之间的差距。为了确保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全球碳排放量必须在2020年之前大幅度减少。(亨廷福德等人,2012)在中国,政府计划在2015年年底实现每单位GDP减少17%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目标(于和曲,2013),并在2020年之前将这一比例扩大至40%-45%(易,周,郭,王和韦,2011)。

在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所有影响因素中,建筑造成的主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大约一半左右。建筑排放主要涉及到了资源的消耗以及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内因资源消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所以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约一半的人可能因为使用交通工具而造成碳排放,约30%的人可能因从事工业生产而造成碳排放,但定有90%甚至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造成无止尽的碳排放。所以建筑领域的“能源节约”和“低碳化”注定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表明,建筑业和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在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到建设再到建筑物的使用这一过程中,造成了约70%的温室效应。整个建筑过程就是一个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过程。

2.2 为了缓解能源危机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全球能源消耗在2011年增加了2.5%,其中仅中国就占了全球能源消耗增长额的71%。全球煤炭消耗在2011年增加了5.4%,其中仅中国就占了增长额的69%。在2011年,中国的总计能源消耗远远高于美国。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能源被消耗掉。但中国煤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且现今的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科学能力。未来即使全世界的化石能源被收集起来也很难满足发展需求。除了碳排放带来的压力之外,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英国的能源消耗以1-2%的比率增长,美国也已进入到轻微增长的阶段,而中国却一直以5-6%的比率增长着能源消耗,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总耗能源会马上响起警钟。

第3章 中国的绿色建筑现状

3.1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

在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据了总共社会能源消耗的46.7%,此外,城市里60%的碳排放是为了维持建筑功能。由于最近几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每年大约有20 times; 108m2的建筑面积增加,这比欧盟和美国的合计增加面积还要大。在中国,每增加一平米的建筑,就要使用大约55千克的钢材,这一数量比发达国家多了10–25%;一立方米的混凝土要使用掉221.5千克的水泥,这一数量比发达国家多了大概80千克。中国现存的建筑面积是430 times; 108m2,其中90%是高消耗型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很差,如表一所示,数字越大,散热的速度就越快。在中国,所有部件的热传系数比发达国家的高2-3倍。由于很差的围护结构保温和供热系统很低的热效率,中国北方在保温方面的能源消耗占了建筑能源消耗的很大比重,如表一所示。此外,中国的每平米面积消耗大约25千克的标准煤炭,在相似的气候下,这一数字是西欧的2-4倍,而其碳排放量是国际标准的2-5倍。

3.2 中国在绿色建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尽管比西方国家晚了十年,但绿色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很迅速。尤其是在最近五年,绿色建筑在中国每年都以显著的速度发展。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是使用由美国绿建筑协会颁布的LEED评价体系和由中国政府颁布的三星法评价体系。2009年的三星工程数比上一年增加了100%,2010年的三星工程数比上一年增加了290%,而2012年的绿色建筑数目和面积是2008年到2011年的总和。每一年的LEED工程数在表格三中显示。它们几乎以相同的趋势上升。建设部部长仇保兴指出,在2005年按能源效率标准执行的建筑在设计阶段仅占53%,在具体实施阶段仅占21%,但是在五年后,这两个比率均达到了99%。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绿色建筑示范区域达到了13,000,000 m2,累积的总GDP能源消耗下降了19.1%,建筑领域的能源节约给能源节约贡献了20%的力量。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国计划完成新的绿色建筑十亿平方米,并且在2015年年末前让城镇中新建建筑的20%可以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3.3 发展特点

3.3.1 政府项目所占比重过高

根据调查,大部分绿色建筑是由国家机构指导进行的,在2010年和2011年由本地机构主导进行的绿色建筑只占总量的27%。这是因为绿色建筑在中国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没有强烈的发展绿色建建筑意识。所以这已经成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阻碍。不过无论国家主导的绿色建筑还是本地主导的绿色建筑在最近两年都以相同的比率快速提升,这是十分明显的。

3.3.2 绿色建筑只是在设计阶段合格

中国的三星法评价体系包括设计阶段的评价和运营阶段的评价。在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数量有332个,但到了运营阶段却只剩下了22个。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绿色建筑数量的比例在2009、2010、2011年分别是9.0、9.5、19.0(在2008年还没有运营阶段满足标准的建筑)。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建筑在设计阶段是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但这些建筑为什么没有在运营阶段参加绿色评估呢?在对这些建筑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这些建筑中大部分都由于缺乏成熟技术和熟练工人而不能满足运行阶段绿色建筑的标准。

3.3.3 住宅建筑中出现更多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项目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有193个和160个,住宅项目中绿色建筑的巨大上升是十分明显的。中国最近的社会房屋政策可能是这种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种上升预期将会持续下去。

3.3.4 区域发展不平衡

如表五所示,在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绿色建筑中,江苏省排名最高,占据了总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广东省和上海市。超过四分之三的绿色建筑是分布在东海岸,这些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的地区。尽管西部地区占据了中国国土的三分之二,它的绿色建筑数量却不到十分之一。

第4章 绿色建筑的特殊要求

4.1 舒适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仅仅是绿色建筑的要求之一。一些人认为绿色建筑只是为了去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比如,他们认为带有太阳能或者地源热泵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或者节约土地,它还意味着要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4.2 生命周期

绿色建筑的评判应当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进行,我们不能只在早期的设设计阶段来评价是否使用节约能源的设备。开发商应当在原材料、运营阶段和维修阶段都考虑到能源消耗的需求,此外。报废之后的能源需求也应被考虑在内。

4.3 不等同于高成本

一些人认为绿色建筑是昂贵的奢侈品,需要高额的成本。实际上,应当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绿色建筑,它强调通过最优化设计来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强调建筑材料的本地化,和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即使建筑成本可能会更高,但可以通过在运营阶段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和节约资源等来弥补过来。根据统计结果,绿色建筑仅仅比普通建筑的成本高2.7-9.3%,早期合适的投资让运营阶段可以节省更多,并且再过几年内后它的能源节约效益也就凸显了出来。根据大致估计,绿色建筑需要七年来回收成本,而且这个时间有望变得更短。总之,那个高额费用正在降低。对绿色建筑初始阶段的高成本这种偏见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阻碍。此外,绿色建筑的效益通常是由整个社会分享了,但是初始阶段的成本却仅仅由开发商承担,这种利益和责任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4.4 不等同于高科技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使建筑适应气候,让建筑有一种适应性功能。高科技只不过是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一种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绿色建筑应该遵循“被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Needs great promotion

abstract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a great challenge in the world today. As the main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hina has been the worldrsquo;s largest carbon emitter and the worldrsquo;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country since2011. To solve these two issues, the promotion of green building (GB) is of great urgency. This article analyzed GB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then pointed out som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GB. At last,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B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taking measures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stakeholders,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and establishing code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Green building;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saving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The concept of GB in China is developed from “Energy-Saving and Land-Sav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launch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04. To be specific, the GB should be energy-saving, land-saving, water-saving and material-saving, environment-benign and pollution-reducing, summarized as “Four-saving and One-benign”. It is defined in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enacted in 2006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2006). The so-called “green”, is not the general meaning of green, but a concept or symbol. It stresses people-oriented and puts emphasi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ymbiosis to achiev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mong people, nature and building. GB is also known as ecological building, sustainable building, energy-saving building, etc. Its ultimate goal is low consumption and low emission, but the “low” does not mean high-tech or high investment. Actually, GB is a climate adaptative building, which requires adopt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meanwhile materials should be recycled and fully localized to achieve the lowest cost of energy and comfort.

Origin of green building

The curator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Library in American National Building Museum, Giessen David, pointed out that the seeds of GB can trace back to a century or more ago. According to this, the birth of British Palace in the first world expo and Galleria Vittorio Emmanuele in Milan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have begun to use passive system such as roof fan and underground air cooling box to regulate indoor temperature. Early at the 20th century, Flatiron Building and New York Times Building in US have designed windows embedded into walls to reduce sunlight. Ecological syste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have already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early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become the buds of green building. Until the 1960s, American architect Paola Soleri combined the two words “ecology” and “building” together,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idea of “ecological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In 1969,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Design with Nature” by American architect Ian Lennox McHarg, marked the birth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Through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GB has become a new building style that fully integrated energy-saving, building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from its initial simple mode,and it is more adaptable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hortage, so it is a new trend of building development model.

Global actions to develop green building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GB,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began to formulate relevant standards. The United States enacted the ASHRA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 standard “Energy-saving in Design for New Build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75. U K began to create GB standards as early as in 1990 (Chegut et al.,2011), and all buildings should satisfy green building criteria from2008 in Britain Bulkeley et al., 2011); In 2009, Britain announced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 required all new buildings achieving zero-emission from 2016, all new public buildings from 2018, all office buildings from 2019 and all residential finish Smart Meters installation before 2020 (Peters, Fudge, amp; Sinclair, 2010). Recently, European Union promulgated a more advanced and perfect legal system in energy saving field, which is entitle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 Law. The law requires all state or state-use new buildings must be close to zero energy consumption by 2020. From an early start, building energy-saving work had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Denmark, Heating area increased by 30% from 1972 to 1985, but the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decreased by 3.18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in America, 43 billion dollars is saved in energy cost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ince the first energy-saving standard to 2011(Danielski, 2012).

GB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1996, New Urba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t Standard System was issued, which is composed by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standard.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Standard of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Region was issued in 2001 and was updated in 2003. In September 2004 with the start of Green Building Innovation Award, GB in China stepped into a comprehensive developing stage. In 2006,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was officially promulgate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Office Building started in 2009 and 2010, respectively. At present, at least 50%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chieved in almost all regions of China, unlike some big cities as Beijing, Shanghai and T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文文献翻译

中国绿色建筑:亟需发展

学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1302班

学生姓名: 汤 洋 洋

指导教师: 李 蕾

摘要

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建筑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环境,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筑业也已成为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问题的焦点。中国至2011年起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绿色建筑亟需进一步的发展。这篇文章分析了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现状和挑战,并进一步指出了一些关于绿色建筑的特殊需求。最后,作者根据中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针对发展中国绿色建筑的建议:采取措施来增强利益相关者的绿色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

关键字:绿色建筑;建筑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

第1章 绪论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在中国,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最先出现于中央政府在2004年发表的文件“住宅建筑的能源节约和土地节约”。更具体的说,绿色建筑应当是节约能源的、节约土地的、节约水资源的、节约原材料的、环境友好型的,并且能够减少污染,这些特点可以被概括为“四节约一友好”。这个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由中国建设部制定)这一国标中被定义。所谓的“绿色”,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绿色,而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它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环境共生来实现人类、自然、建筑的和谐共存。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生态的建筑、可持续的建筑、节约能源的建筑等等。它的根本目标是降低消耗和降低污染,但是这种“降低”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和高投资。实际上,绿色建筑是一种适应性建筑,它需要尽可能多的采取适当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原材料应当被循环使用和完全本地化以实现能源的最低消耗。

1.2 绿色建筑的起源

吉森大卫是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里土木工程结构与设计图书馆的馆长,他指出绿色建筑的根源可以被追溯到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以前。按照这种说法,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中英国宫殿的诞生和在19世纪初米兰的厄玛努埃尔二世长廊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诸如屋顶送风器和地下空气冷却箱这些被动系统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早在20世纪,美国的熨斗大厦和纽约时报大厦就已经设计出了镶在墙壁里的窗户来减弱光照。在早期的建筑设计中,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这些因素就已经被考虑到了,而这就成了绿色建筑的萌芽。直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建筑师宝拉索勒里把生态和建筑这两个词汇结合到一起,并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这一新的概念。在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出版的“自然化设计”这本书标志了生态建筑的诞生。此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绿色建筑从它最初的简单模式变成了一个融能源节约、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诸多概念于一体的新建筑模式,并且更加适合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所以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模式的新趋势。

1.3 国内外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行动

为了给发展绿色建筑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全球的各国政府开始制定了相关的标准。美国在1975年首次颁布了 “设计新建筑时的能源节约” 这一标准。(美国制冷工程师协会)。英国也早在1990年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彻古等人,2011)。并且从2008年起所有伦敦的建筑应当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巴尔克里等人,2011)。英国在2009年颁布了低碳过渡计划,要求所有新建筑从2016年起、所有新公共建筑从2018年起、所有办公建筑从2019年起实现零排放,所有住宅建筑在2020年之前完成智能电表的安装(彼得斯,富奇和辛克莱,2010)。最近,欧盟也颁布了“建筑节能性能法律”这一在能源节约领域更加先进和完美的法律制度。该制度要求所有国家或者说是所有使用新建筑的国家必须在2020年之前实现接近零排放。从初期开始,建筑的能源节约工作就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丹麦,从1972年到1985年炎热地区的面积增加了30%,但是采暖耗能却降低了318万吨标准煤;在美国,从第一个能源节约标准的实施到2011年,在能源消耗和环境管理方面一共节省了430亿美元(丹尼尔斯基,2012)。

相对来说,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的较晚。在1996年,新的城市建筑能源效率标准体系被颁布,该体系由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组成。冬冷夏热区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2001年颁布,并于2003年更新。在2004年9月,也就是绿色建筑创新奖开始的时候,绿色建筑在中国迈入了一个综合发展的阶段。在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发。而对于绿色工业建筑和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标准则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颁发。目前,中国几乎所有区域都实现了不低于50%能源效率的要求,而诸如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些大城市需要满足能源效率高于65%的标准,其中北京要从“十二年计划”开始执行75%能源效率这一新的目标(李和王,2012;中国人民代表大会,2011).但是建筑工业化在中国刚刚起步,而我们和外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第2章 为什么发展绿色建筑

2.1 为了减少CO2排放量

在2012年12月3日,著名杂志“自然”发布了一份权威性的科学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在2012年全球CO2排放量已经增加到了356亿吨这一新的纪录,并且在2011年里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28%),美国(16%),欧盟(11%)和印度(7%)。在这些国家当中,中国和印度的排放量在2011年分别增加了9.9% 和7.5%,而美国和欧盟则分别减少了1.8% 和1.8%(自然气候报,2013)。中国已经在2007年超过了美国约8%的CO2排放量,并成为世界上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国际教育协会,2011)。根据EIA(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估计,美国2015年的CO2排放量为568亿吨,而中国的排放量则会远远高于这一数字,(能源信息管理局,2011)。在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中,中国2015年的碳排放量是789亿吨,这一数字比美国的高221亿吨,如果全部的能源消耗超过了41亿吨,中美之间的碳排放量鸿沟会更加巨大。目前中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排放量的巨大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实际排放量和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这一目标之间的差距。为了确保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全球碳排放量必须在2020年之前大幅度减少。(亨廷福德等人,2012)在中国,政府计划在2015年年底实现每单位GDP减少17%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目标(于和曲,2013),并在2020年之前将这一比例扩大至40%-45%(易,周,郭,王和韦,2011)。

在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所有影响因素中,建筑造成的主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大约一半左右。建筑排放主要涉及到了资源的消耗以及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内因资源消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所以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约一半的人可能因为使用交通工具而造成碳排放,约30%的人可能因从事工业生产而造成碳排放,但定有90%甚至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造成无止尽的碳排放。所以建筑领域的“能源节约”和“低碳化”注定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表明,建筑业和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在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到建设再到建筑物的使用这一过程中,造成了约70%的温室效应。整个建筑过程就是一个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过程。

2.2 为了缓解能源危机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全球能源消耗在2011年增加了2.5%,其中仅中国就占了全球能源消耗增长额的71%。全球煤炭消耗在2011年增加了5.4%,其中仅中国就占了增长额的69%。在2011年,中国的总计能源消耗远远高于美国。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能源被消耗掉。但中国煤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且现今的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科学能力。未来即使全世界的化石能源被收集起来也很难满足发展需求。除了碳排放带来的压力之外,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英国的能源消耗以1-2%的比率增长,美国也已进入到轻微增长的阶段,而中国却一直以5-6%的比率增长着能源消耗,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总耗能源会马上响起警钟。

第3章 中国的绿色建筑现状

3.1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

在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据了总共社会能源消耗的46.7%,此外,城市里60%的碳排放是为了维持建筑功能。由于最近几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每年大约有20 times; 108m2的建筑面积增加,这比欧盟和美国的合计增加面积还要大。在中国,每增加一平米的建筑,就要使用大约55千克的钢材,这一数量比发达国家多了10–25%;一立方米的混凝土要使用掉221.5千克的水泥,这一数量比发达国家多了大概80千克。中国现存的建筑面积是430 times; 108m2,其中90%是高消耗型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很差,如表一所示,数字越大,散热的速度就越快。在中国,所有部件的热传系数比发达国家的高2-3倍。由于很差的围护结构保温和供热系统很低的热效率,中国北方在保温方面的能源消耗占了建筑能源消耗的很大比重,如表一所示。此外,中国的每平米面积消耗大约25千克的标准煤炭,在相似的气候下,这一数字是西欧的2-4倍,而其碳排放量是国际标准的2-5倍。

3.2 中国在绿色建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尽管比西方国家晚了十年,但绿色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很迅速。尤其是在最近五年,绿色建筑在中国每年都以显著的速度发展。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是使用由美国绿建筑协会颁布的LEED评价体系和由中国政府颁布的三星法评价体系。2009年的三星工程数比上一年增加了100%,2010年的三星工程数比上一年增加了290%,而2012年的绿色建筑数目和面积是2008年到2011年的总和。每一年的LEED工程数在表格三中显示。它们几乎以相同的趋势上升。建设部部长仇保兴指出,在2005年按能源效率标准执行的建筑在设计阶段仅占53%,在具体实施阶段仅占21%,但是在五年后,这两个比率均达到了99%。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绿色建筑示范区域达到了13,000,000 m2,累积的总GDP能源消耗下降了19.1%,建筑领域的能源节约给能源节约贡献了20%的力量。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国计划完成新的绿色建筑十亿平方米,并且在2015年年末前让城镇中新建建筑的20%可以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3.3 发展特点

3.3.1 政府项目所占比重过高

根据调查,大部分绿色建筑是由国家机构指导进行的,在2010年和2011年由本地机构主导进行的绿色建筑只占总量的27%。这是因为绿色建筑在中国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没有强烈的发展绿色建建筑意识。所以这已经成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阻碍。不过无论国家主导的绿色建筑还是本地主导的绿色建筑在最近两年都以相同的比率快速提升,这是十分明显的。

3.3.2 绿色建筑只是在设计阶段合格

中国的三星法评价体系包括设计阶段的评价和运营阶段的评价。在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数量有332个,但到了运营阶段却只剩下了22个。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绿色建筑数量的比例在2009、2010、2011年分别是9.0、9.5、19.0(在2008年还没有运营阶段满足标准的建筑)。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建筑在设计阶段是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但这些建筑为什么没有在运营阶段参加绿色评估呢?在对这些建筑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这些建筑中大部分都由于缺乏成熟技术和熟练工人而不能满足运行阶段绿色建筑的标准。

3.3.3 住宅建筑中出现更多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项目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有193个和160个,住宅项目中绿色建筑的巨大上升是十分明显的。中国最近的社会房屋政策可能是这种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种上升预期将会持续下去。

3.3.4 区域发展不平衡

如表五所示,在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绿色建筑中,江苏省排名最高,占据了总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广东省和上海市。超过四分之三的绿色建筑是分布在东海岸,这些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的地区。尽管西部地区占据了中国国土的三分之二,它的绿色建筑数量却不到十分之一。

第4章 绿色建筑的特殊要求

4.1 舒适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仅仅是绿色建筑的要求之一。一些人认为绿色建筑只是为了去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比如,他们认为带有太阳能或者地源热泵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或者节约土地,它还意味着要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4.2 生命周期

绿色建筑的评判应当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进行,我们不能只在早期的设设计阶段来评价是否使用节约能源的设备。开发商应当在原材料、运营阶段和维修阶段都考虑到能源消耗的需求,此外。报废之后的能源需求也应被考虑在内。

4.3 不等同于高成本

一些人认为绿色建筑是昂贵的奢侈品,需要高额的成本。实际上,应当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绿色建筑,它强调通过最优化设计来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强调建筑材料的本地化,和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即使建筑成本可能会更高,但可以通过在运营阶段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和节约资源等来弥补过来。根据统计结果,绿色建筑仅仅比普通建筑的成本高2.7-9.3%,早期合适的投资让运营阶段可以节省更多,并且再过几年内后它的能源节约效益也就凸显了出来。根据大致估计,绿色建筑需要七年来回收成本,而且这个时间有望变得更短。总之,那个高额费用正在降低。对绿色建筑初始阶段的高成本这种偏见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阻碍。此外,绿色建筑的效益通常是由整个社会分享了,但是初始阶段的成本却仅仅由开发商承担,这种利益和责任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4.4 不等同于高科技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使建筑适应气候,让建筑有一种适应性功能。高科技只不过是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一种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绿色建筑应该遵循“被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4152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