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成功与学校政策的国际实证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29 10:52:10

关于教育成功与学校政策的国际实证研究

作者 Tristan Nguyen amp; Mathias Pfleiderer

摘要:近年来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显示,许多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根据此次调查研究,单纯增加每名学生的教育经费似乎并没有达到更好的学生表现。这种“投入导向”的政策对学生的成绩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分析教育系统发展最优化的框架条件,使学生在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或表现。我们着重分析了“学校制度竞争”、“学校自主权”、“责任制”等制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适当组合。本文讨论的国际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系列政府可以用作指导或者作为学校和教育体系设计的 “基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教育; 人力资本;学校表现

1、对教育培训政策的必要反思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欧洲国家的政治家都已经通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研究,意识到他们的学校和教育系统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定期增加每名学生的教育开支并不能令学生表现得更好。最后,投资并不能真正的服务于学生,因为它们在官僚进程中消失了。这部分是由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投入导向”的政策对学生的成绩没有任何直接影响。

因此,政府和政界人士通常需要改变他们的思路,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例如,2008年4月,欧洲资格框架(EQF)部分完成了这项工作。EQF 有一个“基于产出”的观点,是指学生在完成培训课程后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国家有责任创建相应的框架,使学校和培训体系能够得到最佳发展,使学生反过来也能保证他们在的在校表现良好。因此,国家绝对有必要对教育负责人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此背景下,制度因素起着中心作用,本文后面将进一步讨论。

本文针对如何改进教育和培训政策提出了不同方面的建议和分析。基本上,其目标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在校表现,这是由一些国际测试进行评估,如PISA和TIMSS。为此,我们使用合适的实证研究,我们的分析也将侧重于制度因素,如学校制度的竞争,学校的自治,责任以及责任和自主的适当组合。首先,我们回顾财务资源和教师素质的作用。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为教育和培训政策提供政策性建议。图1概述了改善教育和学校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

2、财政资源和教师素质的作用

我们所考察的国家的教育政策主要集中在利用财政资源来减少班级人数或提高教师工资。问题是这些教育投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表现,从而改善了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或者他们失败了,不再支持一个国家的发展。下面的研究集中在诸如班级规模等因素以及总体变量,如教育总支出(参见Hanushek 2003,pp.66f)。几项研究表明,人均教育支出与教育产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Hanushek 和 Wouml;ssmann(2010年,第34页)表明,除了土耳其和墨西哥之外的OECD国家,2006年PISA研究的数学教育支出为每个学生20000美元。进一步分析表明,教育支出和教育产出之间只存在弱正相关关系。然而,当每个学生的支出低于25000美元时,这种相关性就完全消失了(参考Hanushek amp; Wouml;ssmann 2010, pp. 34f.)。Hanushek(2003),Wouml;ssmann(2007a)和Gundlach,Wouml;ssmann和Gmelin(2001)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发现教育支出与学生表现之间只有微弱的相关性。

政界人士通常指出,提高学生教育表现的一个办法是缩小班级规模。这个政策遵循的观点是,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会表现得更好。然而,这种教育政策由于对教师具有额外需求而使得公众花费大量教育支出。但是,这些政策在教育绩效方面的回报是多少呢?

(1)Wouml;ssmann(2005b,p484)认为,班级规模的减少并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驱动力。对12个欧洲教育体系的分析不能证明班级规模的减少对学生的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笔者对一个只针对缩小班级规模的学校政策表示严重的怀疑。

(2)相反,Hoxby(2000)和Krueger(1999)的研究表明,减少班级规模对学生的产出有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小班学习更好。

这些实证结果表明,减少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但是,许多教育专家和政治家倾向于高估政策的重要性,这些政策的重点是减少班级规模,而不是提高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的素质在学生的表现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证研究表明,某些教师能够创造比其他教师更高的教育产出。

(1)Rockoff(2004年,第274页)说,学校之间的教师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项研究具体表明,教师的素质及其经验与国际比较中的数学和文学成果正相关。 学生的成绩因教师的工作经验而异。 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比经验不足的教师所教的学生的表现要好得多。

(2)教师的教育水平与其在课堂上的成绩没有任何关系。Rivkin,Hanushek和Kain(2005,第449页)认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一个好的硕士学位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成绩。Rivkin,Hanushek和Kain(2005),Hanushek,Kain,OBrien和Rivkin(2005)以及Kane,Rockoff和Staiger(2006)提供了类似的结果。 他们还得出结论,有些教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这不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素质因国而异。这些国家之间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通过实证分析来充分解释。质量上的一些差异是由于教师的经验所致,但是这个论点并不能描述所有的差异。还有其他因素在实证研究中尚未得到实施(参见Hanushek&Wouml;ssmann,2007,pp.65f)。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哪一个特点能够使教师成为一名好老师还不是很清楚。 由于无法确定优秀教师的具体特点,很难在全国各地的学校确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3、培训体系和学校体系的制度结构和激励机制

培训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没有适当的体制结构,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培训和学校体系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激励机制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教育代表着需要有高度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表现。激励措施鼓励人们努力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尤其是学生的产出,但只有当这些激励措施足够强大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效应。否则,教育就会代表机会主义,从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给学生带来好处。

(1)教育系统的机构负责监督激励措施的实施,以便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因此,假定这些机构为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投入(Wouml;ssmann,2007b,p 476)。

(2)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体制框架,从而于提高教育和学术机构的质量。政府的制度改革一般是指学校之间竞争的变化,对学校自治的相关决定以及中央考试制度的变化。

(3)私营部门参与教育,下放学校职责和提供透明措施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适当起点(参考Wouml;ssmann2007b,第474页)。

最后,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这将引导国家经济向良好方面发展。这种联系已经在理论和经验模型中显示出来。这表明教育的制度框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被经济政策用作促进和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4、学校之间的竞争

制度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为何要增加学校间的竞争,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上升呢?

4.1促进赞助商之间的竞争

经济政策鼓励私立学校参与公立学校的竞争, 这意味着学校有强烈的动力为学生家长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家长们希望把孩子送到“生产性”的学校,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学习。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激励措施导致高需求以及更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否则,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市场机制将整顿质量较差的学校。竞争要求学校要避免低效率和无效运作,从而最终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管理人员从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竞争中获得了足够的激励,所以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教育产出,最终赢得家长的青睐(参见Wouml;ssmann2007b,p 476)。

学校认为“生存”的激励措施促进了学校管理者增加教育学生产出的意愿,也促进了“熊彼特式先驱企业”意义上的创新概念的发展。进一步的激励措施则是良好的学校课程,高水平的训练有素的教师团队以及适当的材料和设备(见Hanushek&Wouml;ssmann2010,p 36)。然而据观察,许多国家在资助国家一级管理和大部分学校系统,私人组织的比例很小。结果是,在这样的教育和学校系统中,只有很少的竞争对抗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激励措施以及很难找到有节制的管理成本的方式。而且,要保证公共体系的高质量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如果有人希望离开质量较差的学校,那需要克服很大的障碍,这也使得改变学校变得很困难。

4.2实证研究的成果

为了检验竞争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Wouml;ssmann(2007b,p482)分析了TIMSS,TIMSS-Repeat,PISA和PIRLS等国际学生成绩测验。他的结论是,私立学校比例相对较高的国家的学生在国际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比教育系统主要是公立学校的国家的学生要好。

(1)例如,在TIMSS中,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成绩要比在公立学校高出10%-14%。

(2)当更多的公共资本进入私立学校时,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即使民办教育部门的公共开支增长1%,数学成绩也会提高10个百分点。

(3)PISA研究还得出结论,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偏差在三个科目中都是16到20个测试点。因此,在私立学校注册学生人数较多的国家,学生表现会更好。

Wouml;ssmann(2005a,2006),West和Wouml;ssmann(2010)以及Wouml;ssmann,Luedmann,Schuetz和West(2009)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学校之间存在竞争可以提高学生在公立和私立学校的表现。结合较高的公共支出和较高比例的私立学校的国家,PISA点数更多。此外,由于国家还大力支持私立学校,那么贫困家庭则更有机会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因此,公共资本的使用增加了贫困家庭决策的余地。 他们不再依赖公立学校的单方面选择。 这一事实有助于在学校和培训体系中实现更大的社会公正(参见Hanushek&Wouml;ssmann2010,第37页)。

Neal(1997,2002),Hoxby(2003)和Howell等人的其他研究 (2002)提供了学校选择与学生成绩正相关的经验证据。 英国的Bradley / Taylor(2002)和Levacic(2004)的研究显示了竞争对学生产出的类似影响。 Sandstrouml;m和Bergstrouml;m(2005)以及Bjouml;rklund,Edin,Fredriksson和Kruuml;ger(2004)的研究强调了竞争对瑞典教育选择质量的重大积极影响。不过,对教育制度引入竞争还要有一些保留。Hoxby(2003),Nechyba(2000)和Burgess,McConnel,Propper和Wilson(2007)在论文中所描述的批判性论点强调,对弱势学生进行梳理或依靠的实证结果有时是不明智的。

5、学校自治的影响

另一个对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因素是学校自主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自治是指学校和教师如何做出自己的分散决策,而不是遵循集中的标准。 福克斯和沃斯曼(Fox andWouml;ssmann)的研究(2007,第451页)考虑了国际PISA测试结果,并确定学生在高度自治的学校表现更好。 决策的自主性包括教师的聘任和支付,教材的选择以及其他财务资源的使用。

这些领域的自主性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增加了学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最后,这种自主性导致更好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Fuchs和Wouml;ssmann表明,由于更高的自主权,学生能够显着提高PISA研究中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Hoxby(1999),Behrman和King(2001),Nechyba(2003)以及Bishop和Wouml;ssmann(2004)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概述了分散学校决策提高学校效能,提高学生表现, 涉及教育当局的动机。 此外,他们强调,当教师面对强大的激励机制,并且能够独立安排课程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时,学生的输出就会显着增加。 适当的激励制度的设计可以促进教师做出分散的决策(参见Fuchs&Wouml;ssmann(2007,p.453f))。

为了自主成功,它必须伴随着责任。 没有责任的承担,教育部门就没有动力去利用分散决策的机会来提高教育质量,留下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 但是,我们如何监测教育的质量呢? 外部或集中测试在监测学校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责任与学校表现

对于学校和教师做出的决定,责任的角色对学生的产出有重大的影响。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教师往往依赖于似乎是最方便的教学技术。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学习成果不佳。问题是没有集中考试,缺乏透明度,老师不能对教学质量低下负责。只有引入中央考试,才能为教师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足够的激励。学生的表现可以透明地衡量,以便他们的教学质量更容易验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更加注重提高教育产出,并应用单独的教学方法。因此,通过中央考试的监督可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透明度,并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负责。因此,集中考试是对教育负责人的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见Wouml;ssmann2007b,pp.487f)。

中央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独立机构创建,因此提供有关学校教育质量的独立和可比较的信息。 家长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更好地决定他们选择哪个学校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International Empirical Findings about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 and

School Policy

Abstract

The PISA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disclosed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and training systems of many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it seems that simply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 expenditures per pupil regularly does not sufficiently achieve better pupil performances. This 'input-oriented' policy does not have any direct effect on the output in the form of better results by the pupils. Therefore, it 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essay to analyze the framework conditions in which an education system can develop optimally so that the pupils achieve better grades and/or performance at schools. We focus our analysis on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competition in the school system,' 'school autonomy,'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a suitabl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empirical studie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range of approaches and proposals that governments could use as a guide or as a 'cornerstone' for the design of their schools and education systems.

Keywords: PISA,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school performance

1. Necessary Rethinking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politician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been made aware of the problems in their schools and education systems by the PISA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s,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al spending per student regularly does not satisfactorily achieve better student performance. Investments do not reach the pupils in the end because they disappear in bureaucratic processes. 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school managers and teachers. This 'input-oriented' policy does not have any direct effects on the output in the form of better results by the pupils.

Therefore, governments and politicians generally need to change their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ative approaches of education. This was done in part by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EQF) in April 2008 for instance. The EQF has an 'output-based' view and refers to what pupils actually learned and what kind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acquired after completing their training programs.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to create the corresponding framework in which the school and training system can develop optimally so that pupils, and in turn, their schools, perform well. Therefore,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hat the state provides many incentives for those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reby increase the pupil output. Within this context, institutional factors play a central role, which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later in this paper.

In this essay, different aspects a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regarding how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Basically, the objective is to maximize the student performances, which are evaluated by international tests such as PISA and TIMSS. For this purpose, we use suitable empirical studies. Our analysis focuses on 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competition in the school system, school autonomy, responsibility, and an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autonomy. First, we review the rol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eacher quality. I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we will der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Figure 1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politico-economic measures for improving education and school policy.

2. The Rol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eacher Quality

Educational policy in the countries we examined focuses mainly on the us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reduce class size or to increase the teachersrsquo; pay.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se investments in the quantity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n students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a country or they fizzle and do not support 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country. The following studies focus on factors, such as class size, as well as on aggregate variables, such as the total spending on education (see Hanushek 2003, pp. 66f.). Several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er capita and the educational output.

Hanushek and Wouml;ssmann (2010, p 34) illustrate that for the OECD countries except Turkey and Mexico, the average results achieved in mathematics in the PISA study of 2006 have no connection to th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up to a maximum of $ 20,000 per student.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only a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spending and educational output. However this correlation disappears completely when the expenditures stay under $ 25,000 per student (see Hanushek amp; Wouml;ssmann 2010, pp. 34f.). The empirical work of Hanushek (2003), Wouml;ssmann (2007a) and Gundlach, Wouml;ssmann and Gmelin (2001) have demonstrated similar conclusions: They identified only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spending and studentsrsquo; performance.

Politicians usually note that a way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of pupils is to reduce class size. This policy follows the argument that students would perform better if the teachers were able to give each student more attention. However, this type of education policy costs the public a great deal due to the additional demand for teachers. But what are the returns of such polici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1)Wouml;ssmann (2005b, p 484) concludes that the reduction in class size is not the driving for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rsquo;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of 12 European educational systems could not demonstrate that the reduction in class size has had p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032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