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工作介入文献综述

 2024-07-15 21:21:59
摘要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严重危害。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其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为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和有效途径。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工作介入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阐述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特征、成因,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理论基础、模式和实践路径,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介入;理论模式;实践路径;困境挑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更清晰地探讨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工作介入的关系,本部分将对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1.1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指处于青春期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国在界定青少年年龄方面存在差异。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冲动性强,易受外界影响;(2)群体性显著,多为团伙作案;(3)隐蔽性增强,犯罪手段多样化;(4)危害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1.2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价值观和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链接和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