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和中国:出口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11 09:18:46

东盟和中国:出口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

原文作者:David Roland Holst and John Weiss

单位: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sortium, Berkeley, and

2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and University of Bradford, UK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东盟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发达国家与中国贸易时的竞争力到底是怎样的?通过收集东南亚的贸易数据,计算中国与东盟在特定的贸易条件下的出口竞争力,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估计出结果。从短期来看东盟在与美国和日出口中国的市场份额,是没有竞争力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东盟是有贸易互补性的。中国和东盟在经济全球化下,挤出发达国家等第三方,能否扩大彼此的出口市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进一步给出结论。

关键词:短期竞争力,市场份额,附加值层次

1.引言

中国最初的开放世界经济在1980年代末,紧接着在下半年的1990年代相对快速的贸易自由化。在许多国家政策界,对于中国最近加入WTO引发了广泛的争论,特别是东盟集团的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外国直接投资转移的前景。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出口市场份额的损失。本文总结详细的实证研究,作者旨在加强证据的基础出口竞争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我们试图阐明的基本属性的比较优势,并且国家对于出口竞争力而言所关心的是合成详细的贸易流和计量经济分析。我们的计量结果表明,至少在短期内,东盟和中国正在与知名第三方市场,如日本和美国,正在经历加剧出口竞争。然而,更广泛的贸易流分析显示,从长远来看,全球化可以由东亚经济体容纳所有出口增长。总增长能否持续促进结构调整,最佳的区域分工是必要的.更加具体地说,前进的道路并非没有潜在的竞争,但好的政策制定者可以预见紧急的挑战.并且做出必要的举措减轻成本的调整,提升长期效应。无论东南亚的发展最终成什么样子,明显的强调了在工作是复杂的并且许多情况是不可预见的.制定政策者仅仅依靠直觉是不太可能遇见事态的准确发展或者这种是最佳方法的应对方法. 由于这种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强烈主张更多的实证研究,并且更密集和广泛使用的方法应用在这里,可以在任何地方提高制定政策者的透明度。

文章的前半部分考察东亚地区的贸易数据计量经济学,而下半部分更适用于描述性的工具。在第二章节,很详细的分解研究了贸易数据,以便识别在非常具体的条件下的中国-东盟出口竞争。在1995 - 2000年期间,我们得出实质性的和普遍失去大多数产品类别出口市场这样的结论.特别是,我们目前的估计程度主要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东盟经济体(东盟5)已经失去了市场份额。此外,这种损失往往在大量的出口活动中,尤其是东盟国家对于中国确认和增强目前的想法对短期的竞争力的损失。然而,长期来看, 东盟和中国之间有相当大的互补性潜力。在罗兰·霍尔斯特建模工作(2002年)得出了清楚的一点在中国大量进口的工程中产生了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在东盟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中。

实现这种互补性贸易将要求东盟国家成功地调整经济,下一步集中调整这些多元化模式。这里我们使用贸易流分析来阐明更广泛地区的出口竞争力模式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我们总结出研究结果,中国,日本、韩国、中国、东盟、台北、美国和欧盟贸易竞争力状况并且我们给出在1996 - 2000区间的通用指标趋势。聚焦于详细的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条件,各种有趣的模式出现。正如预期的那样,中国的经济崛起正在产生显著新的区域出口竞争,但这些初步的结果,我们看到比直接的权衡与邻国更多的互补性。

特别是,东盟似乎可能持有自己的附加值更高的出口,而新的中国市场可能代表一个重要的“缓冲”挤出第三国出口市场,就像美国和日本。总的来说,这些一般结构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经济的增长其全球出口市场能够容纳同时扩大中国和东盟出口能力。论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结论。

2.计量经济学的估计短期竞争:东盟5和中国

建立市场份额的损失程度向中国出口, 我们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的一个版本。对于一个给定的国家j出口增长对于一个给定的商品l特定市场(如:美国和日本)可以分解为每一份额的效果(假设国家j保持恒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影响(允许变化的市场份额)。如果一个比较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介绍竞争力进而可以分解为相对中国的市场份额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中国市场份额的变化。因此我们有:

其中X是出口和∆是绝对的变化, Qi是总进口在有关的市场(的最后时期),sij是国家j最初进口i产品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国家的进口k,对于产品i,sik是k的市场份额。

在表达式中:

(1)在第二阶段有了一个测量国家i竞争力的方法相对于比较者并且这种方法应用于我们对东盟5国相对于中国的评价和解释。分解从1995 - 2000东盟5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变化,

在1995-2000年期间,中国出口竞争力已在很多产品类别大幅增长,在此期间,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对东盟出口到美国和日本。说明出口级的损失是由于相对于中国市场份额的损失, 表1中的分解1995-2000年出口的五分之二位数SITC分类,得出了这对东盟5相对的绝对出口损失,中国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是最大的变化。

在所有的产品分类里失去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有一个很强的效应,在相对市场里的产品分类绝对变化量是若干倍的实际出口增长值。出口转变在每个类别设定为100,这样的竞争力效应比例可见中国是这个比例。例如,无论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办公设备(SITC75)的出口损失由于市场份额相对于中国的实际出口增长下降大约两倍。在许多这样的类别,然而,这种强烈的市场份额还伴随着损失从东盟出口增长。

回归分析

改变相对于中国的竞争力的分析扩展通过集中趋势的四位数SITC水平。我们用我们的竞争力测评法改变了相对于中国的市场份额,那将是第二公式,在1995年由同一类别规模除以出口总量。

利用在方程中用符号(1),竞争力(COMP)被测量为:

其中,xij表示是i最初的出口j确定相关市场。那里是相对于中国市场份额的收益,COMP将是积极的,那里是一个损失将是负面的。

我们的测试遵循以下三个假设:

bull;系统性竞争力损失与贸易类的特征有关,是否在技术方面,专业化的模式;

bull;失去竞争力系统的不同于东盟集团国家之间

bull;美国和日本市场竞争力减弱的趋势是相似。

测试这些我们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使产品的竞争力特性函数,在一般竞争力的变化和改变需求因素,作为专业化的措施,我们采用的是相对显性比较优势的措施(RCA)在周期的开始来解释变化的竞争力,在此期间。我们使用了初始相对的RCA改变解释竞争力,在该初始的RCA可以作为用于不同的产品的相对输出水平和因子强度的代理的理由。理论模型的全部细节的分析基本是魏斯和高。

经济是高度专业化 - 在这条线路的期望是,RCA任期将永远受到负面的竞争力,以改变有关。这将是最相关的非常大和非常小的观测RCA,因为如果追赶在所有观察一个普遍的模式,最终会导致同质化的跨国家的出口结构,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我们的理论模型侧重于第一这两个路线,但必须承认的是经验,每当竞争力和RCA变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被发现,我们将无法区分这两种机制在起作用。由于贸易总额涵盖多种产品类型施以某种模式在我们的数据通过九大类拉尔(2000),这些分类。这些可以被解释为相对单一的产品类别描述分类。我们使用虚拟变量反映了这九类意味着有不同的产品,以解释变量的反应方面在每一个大的均匀性。然而,在这些分类中,我们也试图通过应用成熟的关颖珊指数获取技术复杂程度 (2002)。关颖珊指数在四位数级计算获取贸易类别的技术水平。

它是基于通过加权平均人均收入与权重的出口商由每个出口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假设商品的近似的复杂性。这为每个贸易类别指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价值。预期基于组装式产品的生产将会造成低价值指数(因为他们是低工资经济组装)本地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将有一个更高的价值的指数。如果是东盟通过内广泛的行业类别的技术优势市场定位被保护的情况,我们期望关颖珊指数是正的。在回归模型中,我们试图测试的专业化和竞争力,技术复杂的影响,同时控制了因为这两个市场之间变化的需求。

回归结果

我们通过690个四位SITC分类,首先对东盟5国做然后再对每个单独经济体做.在魏斯和高(2002)所有的回归结果是可行的,在这里我们可以重点标出重要发现。大量的结果有力的支持,已暴露东盟国家经济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观点。此外,在转变方面市场份额的竞争力降低. 中国的出现将会关系到系统性地在这个领域东盟经济最高度专业化相对于中国的损失更大的特定产品分类。竞争力的弱化的模式了也广泛的显示在相似性的美国和日本市场显示出了。

表2和表3分别总结了不同的东盟5经济体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情况,显然,事实证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和该产品规模端的相对高的技术上可以增强竞争力。虽然在给定的交易尖端技术类别似乎可以保护东盟的出口商。后者效果是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的产品类别和似乎是在美国最统一的工程产品。唯一的产品类别,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汽车产品竞争力系统减弱, 我们有最小数量的观察分析两个小的值。除去一些国家,在任何产品类别有相对于中国系统性收益的证据。

在产品类别中,我们发现一个显著交叉率的RCA变量,这意味着,在专业化水平较低有竞争力的比例可见中国的增益,同时还有更高层次的损失。对于大类电子及电器和工程(这是结合三分之二东盟出口在美国和五分之二日本)有竞争力的丧失的一个一致的模式,那边是更强更专业化的产品,并适用于所有的国家在这两个市场。其他初级产品的重要类别,资源型产品,纺织品和服装, 所有国家出现重大损失在美国或日本, 这些类别在大多数情况下, 国家表明在这两个市场上显著的损失。同样,这始终是显著与专业化程度。必须强调的是,如这里所定义的竞争力的损失是指相对于中国市场份额的损失。这并不一定转化为出口绝对下降。东盟的绝对出口减少原因被发现,是由于在美国的初级产品和项目,对于一些初级产品的资源型生产,在日本纺织品、服装和鞋类。因此从东盟售出的产品分类流失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正在继续扩大,主要是电子产品和电子产品的非常大的类别。这里的市场份额的损失是在产品线里,东盟是最专业的建立侵蚀的市场地位。这意味着需要考虑一些未来的重组,但它不是在下降,出口销售的绝对值方面的眼前的危机。也有一些中国产品分类收益误导了涉及到组装的部件和组件的出口,因为它们涉及到组装的零部件,其中一些由东盟生产商出口的将被出口到中国。1995-2000年期间,新兴的区域分工在补偿东盟经济体对于损失的出口市场份额的影响不太大,与(对总)净出口收益在销售到中国不到20%的总价值的百分之适度的影响市场份额的丧失在美国和日本由魏斯和高(2002)估计在研究的时期。在零部件出口到中国方面看来,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其中该补偿效果最强经济体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

3. 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比较优势
在中国 - 东盟经贸关系的另一种观点可以从侧重于技术中收集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分析。非熟练劳动力的内容作为整个地区阐明贸易的附加值层次的一种手段。我们的观点是,在全球化的经济从长期来看,资本是流动的和工资差别只能由生产率差异持续因而贸易的技术含量成为真正的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我们的方法是合成详细的贸易流量数据同国内的技能内容信息并且推诿贸易体现劳务

  1. 物化劳动服务贸易

为了更有效地衡量贸易的技术含量,并以此评估国家竞争力,我们建立在最初开发的巴拉萨来研究产业内贸易模式的索引。

在形式上,我们可以定义产业内的竞争力(IIC)作为指标

IIC =(E minus; M)/(E M). (3)

其中,IIC范围介于-1(100%的进口导向)和1(100%的面向出口)对于任何给定扇区I。该指数是很容易计算,即使是最详细的报关行。它可以为一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或者在它的每一个的双边关系来完成。随着分解水平的提高,在计算指数走向的[1,1]端点,但产业内贸易(内在价值)是一个更加持久的真实世界的现象。而在IIC指数是在本身的兴趣,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扩展到捕获定性的竞争力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增值内容。显然,在很多东亚地区竞争的精神都集中在迁移了增值“阶梯”。这意味着国家正在努力成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导向,较低的工资密集型产品更高的工资密集型产品和进口。为了扩展我们在这个方向的分析,详细的贸易流量数据进行了调整,捕捉体现劳务平均技能含量的差异。特别是,对于k城市和i扇形面积,我们定义为

其中,LVA表示劳动附加值的每个部门和国家。这项措施表示相对技能的内容,每单位产出的,并且是独立的汇率。下一步骤是使用这些信息来调整对每个国家和商品类别贸易流动。

在这种详细程度,我们定义测量为传统的竞争力

其中变量Eikm表示扇区I商品出口国k以全国米。这个更详细的指标就可以重铸的技能与物化劳动服务贸易(ELT)指数而言,这样:

这也各不相同,在区间[1,1],表示相对出口或进口体现劳务贸易的方向。

  1. 经验估计

使用上面提到的比较简单的推导,我们现在提出结果的频谱上的竞争力东亚模式使用两位数双边贸易流量为2000计算。

细节在罗兰 - 霍尔斯特(2003年)。贸易类别被分为三组,这取决于ELT和IIC的计算值,如上所定义。使用闭区间的三个相等的段[-1,1],一类被视为进口依赖如果在IIC或ELT的范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2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738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