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两头尖的质量控制及其毒性研究
1.1.2 生物活性和药理特性
1.1.2.1抗癌活性
Wang M等人通过溶剂萃取制备来自两头乌的总皂苷。其主要成分是银莲花素R3/银莲花素A,占粗皂甙的20%。在体外和体内研究总皂苷的抗肿瘤活性和其IC50s(半数抑制浓度),KB细胞株、HCT-8、MCF-7WT和MCF-7/ADR在体外的IC50s分别为7.68,18.52,17.34和19.43mu;g/mL。对S180、体外肝癌H22细胞和EAC小鼠的抑制情况是在体外测试的。通过对小鼠1g/kg灌胃可得,其IC50分别为68.1%。62.5%和69.3%。同时也测定了粗皂甙的急性毒性,LD50(半数致死量)通过灌胃和腹腔注射分别为5.7g/kg和106mg/kg。Zhao X等人在研究两头尖的85%乙醇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其中主要成分银莲花素A和刺五加甙K。85%乙醇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BGC-823,K562,TE-13、MCF-7、SMMC-7721,SKOV-3和S180细胞的增殖,并且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治疗后,SMMC-7721细胞显示一些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包括细胞皱缩,细胞核破碎和凋亡小体形成。在处理的SMMC-7721细胞中Survivin和Bcl-2基因的mRNA表达被抑制,而Bax基因表达被上调。在施用的SMMC-7721细胞中,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的吞噬作用和分泌均增强,这可能表明该提取物可以增强小鼠的免疫系统。
银莲花素A的抗肿瘤活性也被研究了。Liu D等人报道银莲花素A在浓度为30mu;g/mL,暴露在体外12-48小时期间,很明显抑制肉瘤180细胞和腹水型肝癌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银莲花素A对腹水型肝癌细胞48小时DNA合成的IC50为21mu;g/ mL以及银莲花素A腹膜腔内注射10mg/kgtimes;5d上调小鼠的血浆cAMP比率达61%。银莲花素A对人鼻咽癌KB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的IC50通过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来测定,并且银莲花素A也注射到肉瘤S180细胞,肝癌H22细胞和U14细胞小鼠移植瘤中,并通过相同的测定法测量银莲花素A灌胃对S180细胞异种移植物生长的影响。银莲花素A对KB细胞和SKOV3细胞的IC50分别为4.46mu;g/mL和1.40mu;g/mL。当在以4.5mg/kg的剂量为小鼠注射银莲花素A时,S180、H22和U14细胞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5%、36.2%和61.8%。当用银莲花素A以200mg/kg灌胃时,S180细胞异种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64. 7%, 银莲花素A灌洗液的LD 50为1.1g/kg,银莲花素A注射液的LD 50为16.1mg/kg。Gao等人研究了银莲花素影响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H460癌细胞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银莲花素A诱导H460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G2-M阻滞,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银莲花素A可以抑制Akt的活化,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激活PARP的裂解,对H460细胞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由于银莲花素A难以溶于水,因此生产其滴丸以提高其水溶性,不仅增加其在体内的溶解度,而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银莲花素A滴剂丸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设法得到90%的银莲花素A的纯度,符合了新中医药国家标准。为了获得最好的银莲花素A滴丸,笔者进行了L9(34)实验,用滴丸的重量变异系数对所研究的指数进行了测定,以确定滴丸的最佳滴剂系统工艺。最后,作者进行了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验证样品的质量。结果表明,银莲花素A滴丸质量稳定。Ren F等人鉴定了来自两头尖的六种化合物,并测试了它们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和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抑制作用。六种化合物中的四种鉴定为银莲花素A、刺五加苷K、银莲花素R2、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P-D-吡喃葡萄糖基-(1→4)]-alpha;-L-阿拉伯吡喃糖苷),其在体外对BGC823和K562细胞具有强抑制作用。
从两头尖提取多糖,并评价其抗癌活性。在体外用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肠癌HCT-22细胞评价其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多糖以剂量依赖方式在50至400mu;g/ml的剂量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lt;0.05)。在最大浓度为400mu;g/mL时,这些多糖具有54.3plusmn;4.7%的最大抑制比。在200mu;g/ml的剂量下,HCT-22细胞的增殖被显着抑制,抑制率为60.2plusmn;3.6%。
还评价了来自两头尖的多糖在小鼠中的抗肝癌活性。通过口服施用从两头尖制备的中性多糖组分来检查肝癌H22肿瘤荷瘤小鼠中的抗癌活性。制备的多糖不仅能显着抑制H22移植肿瘤的生长,而且能显著促进脾肿瘤小鼠的脾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和CTL活性,以及增加血清IL-2和TNF产生。此外,其多糖处理对荷瘤小鼠的体重无影响,对肝脏和肾脏没有毒性。并且,它可以反向诱导5-氟尿嘧啶(5-FU)血液参数至接近正常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两头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可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来实现,它们可作为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抗肿瘤剂。
1.1.2.2 银莲花素A的代谢物
银莲花素A在体外和体内的吸收和代谢也被研究了。为了在体外研究银莲花素A的代谢物,首先制备大鼠的肝脏匀浆样品,并通过薄层色谱和质谱鉴定银莲花素A的主要代谢物为,3-O-beta;-D-吡喃葡萄糖基-(1→2)-alpha;-甘露吡喃糖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和未鉴别的化合物Rx,它们被认为是通过由肝匀浆中的苯巴比妥诱导的还原和固定反应产生的。
R1: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葡萄糖基-(I→2)-alpha;-吡喃鼠李糖基
R2:beta;-D-吡喃葡萄糖基-(1→2)1-alpha;-L-吡喃鼠李糖基
Gly:甘氨酸
图1. 4 Rx的可能变化过程(Rx的结构需要进一步确认)
在用腹膜注射银莲花素A处理4小时的大鼠收集的血液中,3-0-P-D-葡萄糖检测到3-O-beta;-D-吡喃葡萄糖基-(1→2)-alpha;-甘露吡喃糖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和未鉴别的化合物Rx和银莲花素A。在从分别用灌胃处理四小时和二十四小时的大鼠收集的尿液中,只有3-O-B-D-吡喃葡萄糖基-(1→2)-alpha;-甘露吡喃糖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和银莲花素A,建立外翻囊或大鼠空肠模型来研究银莲花素A的吸收,结果表明银莲花素A难以被大鼠的大肠吸收。
1.1.2.3抗微生物活性
已经确定来自两头尖的挥发性油、内酯、总皂苷、银莲花素R5,银莲花素R7都对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弗氏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各种抗菌活性。
1.1.2.4抗炎活性
从两头尖分离的总皂苷对卡拉胶、甲醛和葡聚糖引起的大鼠爪的肿胀具有抗炎作用,并且对由甲醛处理的引起的肿胀具有最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银莲花素R5明显显示了卡拉胶诱发的大鼠肿胀的爪子的抗炎效果。Ran Z等人研究了两头尖的提取物的抗炎效果:对小鼠肿胀耳和巴豆油水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组分。它们在宿主通过吞噬的有害物质防御的功能是必需的。在人中性粒细胞中,超氧化物被兴奋激活产生在吞噬作用期间以及其暴露于各种刺激例如某些化学诱导剂和蛋白激酶的激活剂的时候。Lu J等人分离并鉴定了来自两头尖的六种三萜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对人嗜中性粒细胞中超氧化物产生的影响。六种分离的化合物是3-乙酰胆碱酸(1)、齐墩果酸(2)、榄叶酸钾(3)、多被银莲花皂苷R10、多被银莲花皂苷R1和多被银莲花皂苷R13。化合物1、2、R12和R13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超氧化物诱导的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基丙氨酸(fMLP),抑制率为3-乙酰胆酸酸lt;齐墩果酸lt;R12 lt;R13。刺五加苷K和R10比其他四种化合物更有效地抑制了超氧化物的产生。刺五加苷K和R10在低浓度(0.5-0.75mu;M)的特定窄范围内显著增强fMLP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当超氧化物产生由佛波醇12-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诱导生成时,3-乙酰胆碱酸和R13没有作用,而R12、齐墩果酸、刺五加苷K和R10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超氧化物产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被R13、R12、R10和刺五加苷K抑制,但可以被3-乙酰胆碱酸和齐墩果酸轻微增强。一方面,R10和刺五加苷K、R10在低浓度范围上调人类嗜中性粒细胞中这些蛋白质的酪氨酰磷酸化。另一方面,R12浓度依赖性地抑制fMLP诱导的人中性粒细胞中123.0,79.4,60.3,56.2和50.1kDa蛋白质的酪氨酰磷酸化。这些结果与fMLP诱导的超氧化代的抑制类似。作者得出结论,通过抑制HPPMN(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蛋白的酪氨酰磷酸化抑制超氧化物生成可能是六种三萜皂苷的药物作用之一,多被莲花皂苷R21已经被证明了其对人嗜中性粒细胞中超氧化物产生的影响。该组分以剂量依赖性型抑制由PMA,fML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当嗜中性粒细胞与多被莲花皂苷R21预孵育时,AA和fMLP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被剂量依赖型地强烈抑制。但多被莲花皂苷R21对PMA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没有影响。没有刺激,多被莲花皂苷R21不能诱导超氧化物产生或改变基本超氧化物含量。也检测了多被莲花皂苷R21的溶血效应,并且在600mu;mol/L时,其对溶血没有影响。
Chen X等人从两头尖中分离了四种三萜皂苷,白头翁皂苷E(HE),常春藤皂苷B(HB),多被莲花皂苷R23和多被莲花皂苷R24,研究了它们对由fMLP、PMA和AA诱导的人中性粒细胞中超氧化物产生的作用。它们在蛋白质的酪氨酰磷酸化和胞质蛋白p47phox、p67phox和Rac到细胞膜的易位中的影响也被印证了。p47phox,p67phox和Rac是三种NADPH氧化酶胞浆蛋白,它们的缺失导致NADPH氧化酶的失活。当嗜中性粒细胞在各种刺激的处理中时,诱导通过NADPH氧化酶的分子氧的单电子还原,这导致“呼吸爆发”。由AA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显着地受到HB和R23的抑制。由fMLP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以浓度依赖型被HB,R23和R24轻微抑制。fMLP-和AA诱导的酪氨酰磷酸化和p47phox,p67phox和Rac到细胞膜的易位与抑制刺激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同时被抑制。结果表明,四种研究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是抗炎活性的活性成分。多被莲花皂苷R27,多被莲花皂苷Ra,多被莲花皂苷R28,多被莲花皂苷Rb和多被莲花皂苷R27分离自两头尖,由Wei S等人命名为OTS1-5。通过使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测量高铁细胞色素c的还原来测定这些三萜皂苷对人中性粒细胞中刺激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的影响。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中性粒细胞蛋白的磷酸化和p67phox,p47phox和Rac向质膜的转运。在该实验中使用的纯齐墩果酸三萜皂苷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fMLP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多被莲花皂苷R27,Ra和Rb以浓度依赖型抑制PMA和AA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但是多被莲花皂苷R28和R29没有显示效果。fMLP和PMA诱导的酪氨酰或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以及fMLP、PMA和AA诱导的p67phox,p47phox和Rac向质膜的转移与刺激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的抑制类似。
Yamashita K等人研究了从两头尖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三种三萜类化合物羽扇豆醇,桦木酸和桦木醇对人中性粒细胞中超氧化物生成和酪氨酰磷酸化的影响。fMLP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以浓度依赖型显著被桦木醇和羽扇豆醇抑制,而桦木酸的抑制作用低。由PMA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受桦木醇抑制,抑制程度取决于三萜类化合物的浓度,但羽扇豆醇和桦木酸无此效果。此外,AA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被羽扇豆醇抑制,但是桦木酸和桦木醇轻微增强了AA诱导的超氧化物产生。在由fMLP诱导的超氧化物生成的抑制的对比中,羽扇豆醇和桦木醇抑制由fMLP处理的人中性粒细胞中45.0kDa蛋白的酪氨酰磷酸化,而桦木酸没有。羽扇豆醇、桦木酸和桦木醇甚至在500mu;mol/L的剂量下也没有溶血效应,这是足以抑制超氧化物产生的浓度的几倍。结论是,羽扇豆醇和桦木醇以抑制人嗜中性粒细胞中45.0kDa蛋白质的酪氨酰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8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520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通过溶剂促进的硫化物与氧气/空气氧化可转换的合成芳 基砜和亚砜外文翻译资料
- 用面包酵母菌非对称还原 a,β-不饱和酮外文翻译资料
- 三芳基-四嗪串联反应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铜催化亚胺类化合物和a-重氮-β-二羰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多取代吡咯的模数合成和区域控制合成外文翻译资料
- 对活体细胞和小鼠H2S成像有高选择性的硝基苯并恶二唑醚类 近红外荧光探针外文翻译资料
- 新辅助药物拉罗替尼对于患有局部进展型TRK融合肉瘤的儿童的治疗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 拉罗替尼在含NTRK基因融合肿瘤中的抗癌活性: 目前有关证据的简短汇报外文翻译资料
- 穿心莲内酯通过阻断VEGFA/ VEGFR2 -MAPK的信号级 联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外文翻译资料
-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TNF-a和IL – 6表达抑制活性外文翻译资料
- 发展和验证稳定性指示方法:使用RP-HPLC方法同时评价头孢克肟和双氯西林质量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