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的形成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10 14:39:23

生态意识的形成

原文作者 N.A. BIRIUKOVA

人本主义教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实现,是对自然与周围世界的价值观的发展基础,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意识的形成基础。

很明显,人类文明与地球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死胡同。这是为大多数科学家,政治家和公民领袖所公认的。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依照统管生物活动的法律来从根本上对人类活动进行重组。近来,教育人性化和寻找一种有效的机制以调节重要生态活动的问题已与生态意识的形成相关联。这个生态意识也就是一种是基于面向环境防护、复原及合理利用自然的价值观而形成的意识。与我们一直以来的理解相悖,除非作为引起生态危机的心理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有所改变,克服生态危机是毫无可能的。人类非常有必要同心协力地形成一个生态价值观系统,并将它作为代表人类普遍价值观一部分。

生态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主体对自然对象的知觉(D.S. Deriabo, V.A. Iasvin)。当涉及到成年人群体,一个主体对自然世界的态度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难,一些作者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是几乎不可能形成的。因此,在他们这一代中开展战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一代人的意识还未受到人类中心主义和专家政治论者的影响,他们是一个承担着用生态中心意识和自然界的社会、对象相互作用的任务的群体。当今社会,在年青一代中形成生态意识的需要和对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和培养具有有效途径的组织团体的缺失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矛盾。

我们已经制定并在实践中检验可用的技术能被用于优化生态意识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有助于形成一种生态中心主义意识。

生态意识的历史基础

统一和联系人类和自然界的理念形成于V.I. Vernadskii与美国环保主义的基本方向相一致的关于人类圈的学说。社会与人居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次成为人类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法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的体现。一个重要的进步是由俄罗斯的宗教哲学家(N.A. Berdiaev, I.V. Kireevskii, V.S. Solovrsquo;ev, N.F. Fedorov, P.A. Florenskii, and others)做出的,其中心思想是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而必须被视为一个整体。总体上,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学说主要是人类圈,及以人类和自然界统一的必要性为前提的环境论。

协调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消除自然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作用对象的认识倾向的需要的关键是“普世伦理”(L.N. Tolstoy, M. Gandhi, A. Schweitzer, and others)。托尔斯泰和甘地所说的人类素质的首要问题是,以友爱的创造性消费取代侵略性消费的个性。过去对教导道德的教师的说教的反思中,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贯彻非暴力的发展原则。

以“普世理论”为思想基础的生物中心主义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存在,认为精神品质和象征是一切能生活和思考的生物最基本的原则。生态运动的兴起(G. Pinchot, B. Fernow, and others)可以被视为公民生态意识发展新趋势的第一阶段。自然而然地,该阶段的重点是完善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系统的必要性。

这个新阶段的生态意识可以被称为生态中心主义,它的特征是(S.D. Deriabo, V.A. Iasvin, 1994):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其最高价值,此外,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他们不享有任何特权;相反,他们是自然共同体的成员。人类作用于自然世界为两者相互作用所取代:唯一正确且被允许存在于自然界的是那些不会打破生态平衡的事物;人类的发展与自然世界是一个协同进化的过程。伦理规范和规则同样适用于人类间的互作和人类与自然界的互作。

可持续生态教育体系的规范性法律基础

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这个国家的教育中,对人本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的教育有一个越来越广泛的趋向。人性化教育与生态教育的任务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俄罗斯联邦法令关于“教育”(1992),俄罗斯联邦总统法令关于“保护环境和确保其稳定发展的国家战略” (1994),以及俄罗斯联邦政府令关于“提高接受生态教育的人口数量的措施”(1994)确立了生态教育和培养在俄罗斯的整个教育体系改进中优先考虑的地位。

在《普通中等教育生态的概念》(由I.D. Zverev, I.T. Suravegina等人于1994年所著)中写道:“生态教育的目标,即加强作为人类与自然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和精神或智力经验的集合体的个人与社会的生态培养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形成和发展个人的生态意识。”

《俄罗斯联邦国家生态教育战略》(2000)提出了生态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和基本方向,具体为不仅要求塑造每个公民对环境的物理和生物成分的认识,也要求使他了解社会经济形势、社会发展问题、生态伦理规范,过一种与稳定发展原则相一致的生活方式。该文件呼吁建立一个标准的对俄罗斯的每一个公民进行生态教育的制度。

可持续的生态教育系统的阶段或水平体现在俄罗斯联邦法对“自然环境的保护”(2002):“为了加强社会的生态文化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在全国创建一个具有普遍性、综合性、持续性的生态培养和教育体系,以涵盖整个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及中等和高等教育院校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第九章第73条)。

学前生态教育的特征

生态文化人格的培养过程必须从学前教育开始,因为三至六岁有利于一种对环境有意识的情感和积极态度的形成。在未来的发展中,给儿童灌输一些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科学概念,提供关于自然界生物圈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是可能的。换句话说,它有助于对环境和人类在其中的位置的整体地理解,有助于对生态中心主义意识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传授孩子们生态知识和确保自然对象对他们的情感的影响齐头并进,和在生态教育环境下,旨在刺激他们的认知参与的教学组织,包括生态教育计划,实施所必要的设施和资源(内部设施和自然场景),学前教育学校的教师和儿童的父母之间生态中心主义取向的相互作用。

在学前教育学校,生态教学和教学活动,被使用视觉辅助、图像和情感的工作方法充分促进。这些需求都在学前教育的最主要活动——教学游戏中被实现。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认识且记忆他所习得的,也体验了熟悉的现象和情况的情绪感受;他获得了一种想要有利于他周围世界的冲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学游戏获得知识的主体,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一种使儿童认同自己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其主人,作为一个自然过程的参与者的观念。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生态、美学、心理、道德的任务和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游戏的过程中共同完成。玩是灌输儿童道德情感和思想、道德行为和修养行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普通生态教育的特征

成熟的生态教育和教养孩子的责任基本上是分配到学校。在这方面的积极因素是,普通中等生态教育的概念(I.D. Zverev, I.T. Suravegina, and others)于1994年形成,为实际实施的普通中等生态教育,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部通过了联合文件,制定了生态标准方案。

然而,尽管有一个深厚的法律基础,学校中的生态教育不是强制性的,因为学校纪律的“生态”是不包括在国家一般教育标准的基本教育大纲的内容中;相反,它是受地域管辖。在普通教育机构实施生态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使情况变得更糟。总体上来说,它是零星的,包括个人的、不协调的部分;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生态化是在分散的课程、模块和版块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同层次上没有协调性和连续性。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削弱生态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校生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科学知识、观点和信念体系,使学生形成一种在所有类型的活动中对他们所处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教学和教育的过程是面向个性的素质发展,灌输生态意义的模式行为和不仅从自己幸福观的角度,也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互作角度,理想环境意识角度评估一个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能力。

在俄罗斯的学校,生态教育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是通过以下模式实施的。

单一学科模式,要求生态学学习是在一个单一的、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完成的。《世界自然宪章》提出这一模式,并主张“一个环境保护课程应当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包括通识、社会和生态应用的基本知识(如“世界在我们身边”、“生态原则”、“自然资源利用”等的课程)的完整、综合的学校学科体系形成时,这种模式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

多主体模型,要求传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概述的学校学科内容的全面生态化,使其内容包括涉及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它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被广泛使用,这是一个即使没有独立的程序、教科书和特别训练的教学干部出现的生态教育的时代。多学科模型的成功转变是由于内容有所补充和插入的基本的教科书的出版。

混合模型综合了题为“生态原则”的专业课,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课程的循环生态化,以及生态导向的特殊选修课、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课程。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学校最普遍应用的一种模式,因为它最灵活地适应了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为使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这也是公认的实现生态教育目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

在当今的学校生态教育体系中,有两个突出的方向:生态伦理方向(大部分是小学和基础教育中)、社会生态区(在高年级层次中)。

生态学的授课形式包括组织班级活动和在环境中研究课堂。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俄罗斯有一个在农村、个体农业学校创建的体育馆、学院和学校生态概况的联结网。

职业生态教育的特征

上世纪90年代末,在职业教育生态化的自然的一步是“生态学”并入了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课程是“生态学原理”),是由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教育标准所规定。新学科的一个特点是论述基本特征,塑造大学生的生态世界观和从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评估自己的专业活动能力。

中等和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加强生态教育所做的努力正如以下概括:

——采用生态概况特殊性;

——创建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各分支机构的专家培训;

——专业教育的生态组成部分的制定、采纳和完善,并考虑到具体专业和行业的特殊性;

——提升生态教师资格。

职业教育系统中生态思想的形成是由科学、文化、经济、政治的生态化的动态过程确定的,一个在我们时代的著名过程。

补充生态教育的特征

为了旨在塑造崛起一代生态意识的教学和培养过程的组织,继续教育院校是协调学校和校外系统的生态教育工作以及生态的促进活动的非政府组织。他们正在为学生组织改善环境方面的实践活动。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利用自然的房屋设施,年轻人的创意宫殿,新建的博物馆,和其他为补充教育的机构作为创建生态教育和培养中心的基地。

学生的生态继续教育正在以非传统的形式进行,如生态实习、竞赛、展览、自然生态徒步旅行,实地考察,学校生态步道和夏季生态营、生态示范、事件推动生态意识,圆桌会议,会议,等等。所使用的这些手段也都是具体的,它们包括自然(实物)和模型/图形设备(标本、模型、工艺品制作出来的天然材料和图纸)、生态摄影展、生态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电影和视频,和互联网。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继续教育机构,在科学、环境、教育、卫生和保健领域的专家,户外活动组织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举行联合行动和事件,帮助生态监测的生态数据的收集,等等。

在一般的方法论问题中,使生态教育和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需要指出: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塑造取决于“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新价值观。当前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的教育体制,正处于现代化的阶段;

——生态教育体系存在的集成过程和支持软件的缺乏;

——在生态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的创新过程和考虑到教育在俄罗斯的具体性质,在大部分学校中从事生态教育的教师培训水平的不足;

——社会迫切需要灌输一种与当今文明的消费主义特征相反的尊重自然世界态度。

教育工作者还未充分认识到生态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它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定义了它的战略目标和关键方向,并奠定了未来学校的知识、道德和精神基础。毫无疑问的是,当它涉及到个体人格的生态化、人性化的转变时,教师占据了一个关键位置,有一个因素使得培养未来教师塑造对自然世界的人文态度成为了更迫切的问题。教师的人格,他的生态教育文化水平,必须在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的进化范式需要道德榜样,它是由必须有很大的影响力的教师,一个有序的教育系统组成,但在中学和师范教育系统中,当前生态学的特点是具有极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生态教育理论正处于新兴阶段。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人已经指出生态教育教学技术的不完善。多数教师忽视生态教育问题而不是通过告诉学生当前正在兴起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肤浅地实践;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教育生态的整体过程的方法,以及生态导向的措施往往是零星的。扩大教学活动的范围需要提高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体系。所有四个方面的师范教育的标准——一般文学、医学和生物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领域应该是不考虑学科专业的生态化。

培养各个领域的专家而不综合生态教育是不全面的,它必须还包括一些基本的方面:理论生态学领域,自然主义或实践领域,人文领域,教学方法论领域。

生态理论领域的专家培训涉及对多边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学科的生态潜力,主体间的关系的掌握。它在大学生合理的生态理念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3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667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