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钴磺化酞菁修饰活性炭对二硫化碳的吸附
Fei Wang1bull;Xueqian Wang1bull;Ping Ning1bull;Xuli Jing1bull;Yixing Ma1bull;Ping Wang1bull;Wei Chen1
摘要:研究了微氧条件下一系列吸附剂对二硫化碳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铜钴磺化酞菁修饰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发现反应温度是吸附的关键因素,20℃似乎是去除CS2的最佳温度。样品经N2-BET、XRD、XPS、扫描电镜-能谱仪和CO2-TPD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形成并吸附了大量SO42-阴离子。在ACCu-CoSPc-CS2程序升温解吸产生的废气中检测到SO2、CS2和COS。因此,可以得出结论,ACCu-CoSPc最有可能在浸渍样品表面的吸附/氧化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生成的硫化物和氧化硫可以覆盖吸附剂的活性部位,导致吸附活性显著降低。最后,排出的ACCu-CoSPc可以通过热解吸再生。
关键词:CS2吸附;活性炭浸渍;再生
1导言
二硫化碳(CS2)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存在于天然气、石油气、水煤气和典型的工业尾气中(Williams等人,1999)。少量CS2排放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毒性很高,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5毫克/米(杨等人,2006年)。原料CS2的存在还会导致炼油工艺中使用的反应器腐蚀加剧(Ghittori等人,1998年),这引发了人们对寻找可靠的控制技术的兴趣。现已开发出几种去除CS2的方法,包括催化水解法、催化加氢法、催化氧化吸附法等。
替代方案包括水解氧化和氢化。水解是去除CS2的可行方法(Tong等人,1992年;Zhao等人,2003年;Wang等人,2013年),在300℃或更高的温度下,并且有水存在时,CS2可以有效地转化为COS和H2S。通过氧化方法,CS2可以转化为硫氢化(阿拉利等人,1995)。然而,苛刻的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和外来成分的存在,阻碍了它的实际应用。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超过200℃的反应条件上(Wang等人,2007年),只有少数实例报告在低于100℃的温度下操作。旨在低温(低于100℃)去除CS2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并具有显著的工业适用性。
活性炭(AC)由于其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多孔结构发达,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Planeix等人,1994;布拉凯和勒·克洛里克1997年)
吸附剂和导电材料的支持、开发。最近对空调的研究集中在新的改性和表征上,这肯定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清洁空气需求。铜等过渡金属已在吸附和氧化过程中得到探索。宁等人(2011年)报告称,铜(CH3COO)2可用于改性交流电以吸附CS2、H2S、COS和PH3,所得材料的吸附和氧化性能显著提高。本文选择铜作为活性成分。Mei等人报告说,NiO/MgO/Al2O3-CoPcS可用于硫醇氧化,其中CoPc(磺化钴酞菁)可产生额外的氧化位点(Mei等人,2007年)。
吸附剂是用浸渍法制备的(班多斯,1999年;Bandosz,2002),并探索了实验条件如浸渍剂类型、反应温度的影响,以便获得CS2的“最佳”吸附纯化条件。进一步阐明了吸附净化过程中涉及的吸附机理。用BET、XRD、XPS、扫描电镜和CO2-TPD等技术对实验室制备的吸附剂样品进行了表征。
2材料和方法
2.1吸附剂制备
所有吸附剂均采用浸渍法制备。实验中采用商品煤制活性炭(重庆九龙精细化工厂)作为吸附剂载体。Cu(NO3)2·3H2O,Fe(NO3)3·9H2O,Ni(NO3)2·6H2O,和钴磺化酞菁为浸渍剂,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用150毫升蒸馏水在70℃下洗涤每个载体(10plusmn;0.1克)三次,然后在110℃下干燥12小时。随后,用Cu(NO3)2水溶液(0.15摩尔/升,50毫升)、Fe(NO3)3水溶液(0.15摩尔/升,50毫升)、Ni(NO3)2水溶液(0.15摩尔/升,50毫升)或Cu(NO3)2溶液(0.15摩尔/升,50毫升)和氯化钴溶液(0.1 g/gAC,50毫升)的组合浸渍交流样品。浸渍在搅拌下进行24小时,然后过滤反应溶液得到吸附剂,吸附剂在110℃干燥12小时,然后在马弗炉中在82.5千帕的空气压力下在特定温度(250-400℃)下煅烧。浸渍不同金属的样品分别表示为ACCu、ACFe、ACNi和ACCu-CoSPcc。
2.2特性
多点氮吸附仪NOVA2000e(Quantachrome公司)用于测定氮在77.35 K下的吸附等温线。CO2在样品上吸附后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解吸动力学和产物可由CO2-TPD测定。用在线HC-6硫磷微型分析仪对排出的气体进行硫分析,该分析仪具有SF-1填充柱(GDX-104单体)和FPD检测器。在里加库衍射计(D/MAX-2200)上进行XRD分析,该衍射计在36千伏和30毫安的条件下使用镍过滤的铜Kalpha;辐射(lambda;=0.15406纳米)以4°/分钟的速率运行。此外,粉末样品无需预处理直接分析。结晶相通过与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JCPDS)文件的匹配来识别。本工作采用飞利浦飞公司生产的XL30ESEM-TMP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凤凰公司生产的EDAX光谱分析仪。在物理电子PHI5600光谱仪上进行了X光光电子能谱分析,其中X光光源是在1kV的光能下用铝Kalpha;阳极工作的。碳在284.8电子伏时的碳1s核心能级结合能被用作校准的内部参考。
2.3实验程序
吸附剂的容量用由氮气组成的模型气体测量,氮气含量为1100毫克/立方米。模型气体在混合器中与微氧混合均匀,并引入吸附床单元。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在低温(100℃)下利用改性交流电去除CS2气体的有效方法,气体时空速度(GHSV)为1500/h。CS2的突破点(10%)通过分析CS2的入口和出口浓度来确定。
3结果和讨论
3.1改性剂对CS2吸附的影响
研究了用不同浸渍剂改性的五种吸附剂,分别为活性炭、活性炭、活性炭铁、活性炭镍、活性炭钴,并在CS2动态去除能力试验中对它们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上述吸附剂的穿透曲线绘制在图1。它们的突破曲线不同于它们作为CS2吸附剂的性能,这清楚地显示了CS2去除处理的效率。与活性炭、活性炭铁和活性炭镍相比,样品ACCu对CS2的吸附有显著改善。此外,可以看出加入CoSPc后CS2吸附能力进一步提高,突破时间为210分钟,CS2吸附能力为13.35 mg CS2/g AC。这可能是因为CoSPc可以增加吸附剂的氧化功能。因此,CS2的一部分通过氧化过程被去除,ACCu-CoSPcc的去除效率得到提高。
图 1在1.0%O2(CS2入口浓度1027毫克/米)存在下,不同吸附剂在40℃下的CS2吸附曲线
3.2浸渍溶液中CoSPc浓度的影响
研究了CoSPc浓度对CS2穿透曲线的影响。如图2所示,随着CoSPc浓度的增加,ACCu-CoSPcc的净化能力经历了下降后的增长过程。CS2去除效率范围如下:1.0>2.0>0.5>1.5>2.5(g/L)。在一定程度上,CoSPc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铜基交流电的负载能力,缩短钴的距离。Co2﹢,Co3 起氧化作用的中心提高了它们纯化CS2的性能。然而,当CoSP浓度高于1.0 g/L时,ACCu-CoSPcc的活性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过量负载导致CoSPc分子聚集(Liu等人,2000年)。仍然可能产生过氧化物二聚体 –Co(I)–O–O–Co(I)–,这种材料活性较低,覆盖改性碳的表面堵塞了一些毛孔。在这种情况下,气固相系统中的扩散阻力将增加,这将减少CS2和活性位点之间的接触和反应机会。
图 2吸附剂中CoSPc浓度对CS2穿透曲线的影响
3.3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也是气固相吸附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此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图3显示了出口CS2在20、40、60和80℃下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函数。值得注意的是,反应温度是影响CS2去除效率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当温度从20℃升高到80℃时,CS2的穿透时间下降。
图 31.0%O2(CS2入口浓度为1027毫克/米)存在下反应温度对ACCu-CoSPc穿透曲线的影响
从6小时到2小时,ACCu-CoSPc的去除效率已经大大降低。众所周知,吸附过程是放热的,因此较低的温度有利于CS2的纯化。然而,对XPS和TPD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了一些SO42-阴离子以及SO2、CS2和COS。也就是说,物理吸附不是唯一的吸附过程。实际上,物理和化学吸附似乎都参与了CS2的吸附过程。因此,可以得出结论,ACCu-CoSPc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0℃,在该温度下,CS2的吸附容量为72.46mg CS2/g AC。
3.4 ACCu-CoSPc的N2吸附/解吸
研究了ACraw/ACCu-CoSPc催化剂的氮吸附等温线,结果如图4所示。制备的催化剂的孔径分布绘制在图5中。表1总结了样品的BET表面积、平均孔半径、微观孔体积和总孔体积。
根据BDDT分类报告的指南,所有氮吸附-解吸等温线都属于BDDTⅰ型(布鲁纳等人,1940年)分类,这是典型的微孔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材料的限制吸收应由可接近的微孔体积决定,而不是由内表面面积决定。如图4所示,普通活性炭的N2吸附能力似乎大于ACCu-CoSPcc,这可能是由于孔被负载的活性成分部分覆盖,导致表面积下降。
如图5所示,大多数孔体积似乎低于2纳米。
图 4 催化剂的氮吸附等温线
图 5不同样品的孔径分布
孔径分布由密度函数理论确定(Oliver等人,2005年;崔与转2009)。值得注意的是,小于2纳米的微孔体积在用铜钴酸盐改性后减小,最显著的变化是从0.7纳米到1.5纳米。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微孔的体积范围为交流AC>ACCu-CoSPc>ACCu-CoSPc-CS2的数量级。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活性成分堵塞了孔,进一步暴露于CS2会导致微孔体积更明显的减少。
如表1所示,改性后表面积和体积似乎都减小了。与交流电相比,ACCu-CoSPc和ACCu-CoSPc-CS2的表面积分别降低到19.05%和25.61%。微孔体积分别减少13.83%和28.51%。
图4、5和表1显示了ACCu-CoSPc和ACCu-CoSPc-CS2之间的比较。由于CS2的吸附,在吸附剂中观察到显著的变化。因此,微孔中负载的活性成分铜钴在CS2的吸附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 1
样品 |
SBET(m2/g) |
Vmicro(cm3/g) |
Vtotal(cm3/g) |
Daverage(nm) |
AC |
927.9 |
0.4528 |
0.4621 |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8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564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