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28 14:06:26

“RISK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

(A CASE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BANKS) - ABSTRACT ONLY

1. PREAMBLE:

1.1 Risk Management:

The future of banking will undoubtedly rest on risk management dynamics. Only those banks that have efficien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will survive in the market in the long ru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essential for long-term success of a banking institution. Credit risk is the oldest and biggest risk that bank, by virtue of its very nature of business, inherits. This has however, acquired a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the recent past for various reasons. Foremost among them is the wind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that is blowing across the globe. India is no exception to this swing towards market driven economy. Competition from within and outside the country has intensified. This has resulted in multiplicity of risks both in number and volume resulting in volatile markets. A precursor to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is a clear understanding about risks involved in lending, quantifications of risks within each item of the portfolio and reaching a conclusion as to the likely composite credit risk profile of a bank.

The corner stone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ramework that defines corporate priorities, loan approval process, credit risk rating system, risk-adjusted pricing system, loan-review mechanism and comprehensive reporting system.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fundamental business of lending has brought trouble to individual banks and entire banking system. It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that the banks are adequate systems for credit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projects and evaluating risk associated therewith as well as the industry as a whole. Generally, Banks in India evaluate a proposal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ools of project financing, computing maximum permissible limits, assessing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prescribing a ceiling for an industry exposure. As banks move in to a new high powered world of financial operations and trading, with new risks, the need is felt for more sophisticated and versatile instruments for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isk exposures. It is, therefore, time that banks managements equip themselves fully to grapple with the demands of creating tools and systems capable of assessing,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isk exposures in a more scientific manner.

Credit Risk, that is, default by the borrower to repay lent money,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to manage till date. The predominance of credit risk is even reflected in the composition of economic capital, which banks are required to keep a si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various risks. According to one estimate, Credit Risk takes about 70% and 30% remaining is shared between the other two primary risks, namely Market risk (change in the market price and operational risk i.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s, etc.). Quality borrowers (Tier-I borrowers) were able to access the capital market directly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 debt route. Hence, the credit route is now more open to lesser mortals (Tier-II borrowers).With margin levels going down, banks are unable to absorb the level of loan losses. There has been very little effort to develop a method where risks could b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Most of the banks have developed intern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ir borrowers, but there hasbeen very little study to compare such ratings with the final asset classification and also to fine-tune the rating system. Also risks peculiar to each industry are not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openly. Data collection is regular driven. Data on industry-wise, region-wise lending, industry-wise rehabilitated loan, can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future course to be adopted.

Better and effective strategic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is a better way to Manage portfolio credit risk. The process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ensure consistency between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that reduces potential volatility in earnings and maximize shareholders wealth. Beyond and over riding the specifics of risk modeling issues, the challenge is moving towards improve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lies in addressing banksrsquo; readiness and openness to accept change to a more transparent system, to rapidly metamorphosing markets, to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ays of operating and to meet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increased answerability to stake holders.

There is a need for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RM) in Indian Commercial Banks, particularly in view of;

(1) Higher NPAs level in comparison with global benchmark

(2) RBIrsquo; s stipulation about dividend distribution by the banks

(3) Revised NPAs level and CAR norms

(4)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Basel –II)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y conducted by ICRA Limited, the gross NPAs as a proportion of total advances for Indian Banks was 9.40 percent for financial year 2003 and 10.60 percent for financial year 20021. The value of the gross NPAs as ratio for financial year 2003 for the global benchmark banks was as low as 2.26 percent. Net NPAs as a proportion of net advances of Indian banks was 4.33 percent for financial year 2003 and 5.39 percent for financial year 2002. As against this, the value of net NPAs ratio for financial year 2003 for the global benchmark banks was 0.37 percent. Furth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advances of the banking sector to the commercial and agricultural sectors stood at Rs.8,00,000 crore. Of this, Rs.75,000 crore, or 9.40 percent of the total advances is bad and doubtful debt. The size of the NPAs portfolio in the Indian banking industry is close to Rs.1,00,000 crore wh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以一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银行为例)

  1. 序言:
    1. 风险管理

银行业的未来无疑将落在风险管理力度上。只有已经拥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的这些银行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并长远运行。对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有效管理银行机构的关键所在。银行信用风险是最古老且是最大的风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发生的收购有了更大的意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自由化的风,吹在全球范围内。印度也不例外,这对驱动市场经济起到摆动作用。从而加强国家的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这就造成了多重风险和市场波动。一个成功的信用风险管理是明确认识银行信用状况的结论来得出,它是关于投资组合内各项目的贷款风险和违约风险,并达成可能的组合。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石是建立一个框架来定义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信用风险评级体系,风险调整后的价格体系,贷款审查机制和全面的报告制度。

1.2研究的意义:

基本的贷款业务对于个别银行和整体银行体系来说带来了麻烦。因此,银行与与此相关的行业作为整体必须有足够完善的系统来进行个人信用项目评估和风险评估。一般来说,在印度是通过传统的银行评估,即运用项目融资工具来计算评估管理能力的最大允许限度,并指定对一个行业暴露的最高限额。由于将银行的金融贸易业务和风险移动到一个新的高度,需要的是用到更复杂和灵活的工具进行风险评估,监测和控制风险。因此,银行的管理层充分装备自己,用更科学的方式监测和控制风险,努力完善系统评估的能力。

信用风险,即由借款人在默认情况下到期偿还借款,其仍然是最需管理的风险。信用风险的优势体现在银行必须保持针对各种风险的一个侧面来保护经济资本组成。据估计,信用风险大约占银行全部风险的70%,剩下的就是与其他两个主要风险共享,即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变化引起的)和业务风险(银行内部控制故障)。高效借款人(一级借款人)能够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而不需受债务路线影响。因此,信贷的路线现在向小借款人(一级二借款人)开放。由于保证金水平下降,银行无法吸收贷款水平损失。目前已经很少大力发展可确认和计量风险的方法。大部分的银行已经开发了其借款人的内部评级系统,但一直对最终的评级和资产分类等微调评级制度很少有研究。各行业特有的风险也不公开地确定和评估,而是有规律的收集数据。在业内,区域贷款和工业贷款,通过被提供的一个数据可以洞察到未来的进程。

一个更好的和有效的战略信用风险管理进程是一个更好管理投资信用风险的途径。除了以上风险模型的细节问题,面临挑战的还有在银行开放更透明的制度下准备和接受改善信贷风险管理,以求迅速地改变市场,经营更有效的方法并满足市场需求和增加股份持有人的能力。

在印度商业银行有一个特别是鉴于需要的战略方针为信用风险管理软件;

  1. 不良资产水平较高的全球基准比较
  2. 印度储备银行是关于规定股息分销的银行
  3. 经修订的国家行动纲领的水平和CAR规范
  4.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巴塞尔二)革命

根据ICRA公司的调查研究报告,印度的银行一审计年的估计资不良资产比例已从2003年的9.4%上升至2002年的10.6%.在这些全球化的银行里,总的估计不良资产比例在2003审计年内降低了2.26%个百分点。而净不良资产比例已有从2003年的5.39%下降至2002年的4.33%。而与之相反的是,印度的银行的净不良资产比例在2003年的审计年内仅仅降低了0.37%个百分点。在未来,印度这些银行总的将放在商业和农业领域的投资会在8,00,000千万卢比。其中,约为75,000千万卢比,总投资的9.4%将会是坏账和呆账。整个印度银行业各类投资不良资产规模已有1,00,000千万卢比,占了整个印度年GDP的6%。

印度银行(央行)目前已经宣布任何银行将不得支付超过33.33%的红利。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只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小于3%,同时拥有充足的存款,准备金率在过去两年当中超过11%才有资格在没有得到印度银行允许下发放红利。这一措施将有助于加强印度国内银行的资产平衡率。这些银行必须提供他们利润的完备信息证明以使净不良资产比例降低到3%以下。

资产不良率(NPA) 是信贷风险的首要指标,而资金充分率(CAR)是另一项重要指标。CAR被认为是重要指标是因为它是平衡信贷流失的重要指标,它必须达到由印度银行规定的9%比例。从国际上各类不断完善以确保银行透明度越来越高的方法来看,由2004年3月31日决定在年底将采用“90天或以上”定为资产不良率的衡量方法。

新巴塞尔资本适足公约将在2006年底开始生效,所有的银行监督机构将纳入该体系内。包括国内银行,国际银行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纳入其中。作为印度银行体系监管者的印度银行已经对该加强管理体系表现出的浓厚的兴趣,而一些私人银行也已经积极回应,并希望能够通过以国际上最好的方法来更好的衡量他们自身。

1.3信贷风险管理(CRM)的动态: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用风险已被证明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至关重要的。1984年前新英格兰存在62个银行,1989年至1992年不到58个,从新英格兰的银行倒闭的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及垫款没有得到及时偿还。这标志着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它构成了目前的研究分析的基础。

研究人员和风险管理从业人员不断试图改善目前的技术,最近几年,在艺术和信用风险计量和管理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这领域的进展已导致许多形式的信贷风险管理的传统限制,以及当前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模式的局限性。即使在实行定期微调信贷政策或简化信贷程序的银行,要正确识别风险、集中财力并进行量化的风险程度,确定多样化的机会,平衡其投资组合中风险回报所占的比例等等对于风险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两个不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可以很容易地被识别,即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措施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计量和风险定价,早期预警系统为挑选未来默认的早期信号和更好的信贷资产组合多样化。另一方面,治疗措施的目标是尽量通过这些步骤,例如证券,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共担,执法等来减少贷款损失。人们普遍认为,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因此,研究的重点是在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的规范调整的预防措施。

这项研究还指出两个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情况——新巴塞尔资本协定与风险性监管。除了强调巴塞尔协议新形势下的信贷风险管理规定的突出特点外,还企图印度银行专业人员根据协议编纂各种应对建议。同样,印度储备银行提出了基于被检查风险的监管(RBS),以掌握其方向和执行问题。

1.4研究目标:

本研究试图实现以下目标:

  1. 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在印度的趋势。
  2. 分析在后自由化时期,信贷资产组合多样化的趋势。
  3. 公共部门银行的不良资产与私人银行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之间的关系研究。
  4. 剖析和分析公共部门对私营部门的集中风险。
  5. 评价公共部门银行相对于私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6. 审查新巴塞尔资本协定规范及其对印度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做法可能产生的影响。
  7. 审查基于风险的监管,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做法方面的作用。
  8. 建议改善印度商业银行实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的措施梗概。
  9. 不良资产问题

2.1简介:

在90年代初,Liberlization与全球化政府对印度金融部门抛出了许多挑战。除其他事项外,银行分别设置其国际标准和全球性企业的会计标准。他们有对其的早餐负债表重新审视,并基于Narasimhan监管委员会建议来严格分析确认收入的审慎监管,和用规范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供应。

贷款和垫款作为银行资产总额在银行的净盈利和利润上发挥着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在银行的总资产份额形式上上升60%以上,因此它是银行体系的骨干。银行贷款非常重要就在于它有可能帮该国的农业,工业和商业活动提供资助。银行体系的实力和稳健主要取决于有关贷款的健康。换句话说,资产质量的提高是加强对银行工作和改善其财政状况的根本。预计2006年至2008年的国家行动纲领突出说明国内大多数国家的公共部门银行完全出局。

国家行动纲领是对银行业的必然负担。因此,一家印度已发展到处理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的管理水平保持在公差后期的银行的成功取决于印度的一些体制机制,方法和出现的法律规定的紧缩。也许更重要的是,不良资产的有效管理要求在银行开立适当的内部制衡制度。

在此背景下,这一章是为了给印度银行业对其他国家不良资产的趋势纲要和突出不良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国家行动纲领是一个先进的地方利益或本金(在定期贷款情况下),或依然为90天分期偿还款项(新规范至2004年3月30日起生效)或更长时间未付。

2.2国家行动纲领的趋势程度:

这项研究是使用印度储备银行的报告(年度财务报告),信息/从银行及银行官员讨论获得的数据来进行的。从卡尔,国家行动纲领和在所预定银行的回收率来评估评估其相对位置,以确定公共部门银行和被仔细阅读的私人银行的国家行动纲领的水平。

表2.1列出了公共部门银行和私人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贷款比率水平。不同银行的国际行动纲领的不良资产分析表明,公共部门银行在1993—94年期间持有较大的国际行动纲领的份额,并在2003年逐步降至9.36%。相反,私营部门银行表明波动起薪点为1994-95年的6.23%上升至1998年的10.44%,到2002-03年度下降至8.08%。

2.3 国际上国家行动纲领水平的比较:

印度的银行体系相对于那些国家,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其他国家的贷款水平问题的比较,更何况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可对于像美国,日本,香港,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在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水平方面的数据显示,1993-94年期间介于1%至8.1%,在1994-95年度为0.9%至5.5%,相对于2000年23.6%,印度银行为0.6%-3%,今年为19.5%和14%。

例如,1994-95年间,日本的国家行动纲领级别,总贷款的3.3%在其本国,3.1%在香港,7.6%在泰国,11.2%在印度尼西亚,8.2%在马来西亚,而印度的相应数字是非常高的,占19.5%。

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印度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实际水平约为400亿美元,远高出政府16.7亿美元。这种差异主要是在于国家行动纲领,其次是印度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会计差异。此外,安永会计事务所还指出,印度的会计准则都低于发达经济体。当然,考虑到印度约47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行动纲领约8%的国内生产总值,较许多亚洲经济大国的好,所以印度银行的逾期贷款也有更进一步的扩大趋势。在一个总体水平上,中国的国家行动纲领是GDP的45%左右,而日本是28%左右,马来西亚的国家行动纲领的水平大约为42%。在2000至2002年间,亚洲的国家行动纲领的比例从1.5万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增加了33%。它占亚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29%。由于按照安永以及2002年亚洲自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报告,全球经济放缓和政府方面等问题,增加了国家行动纲领的相关问题。然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印度的条例对证券化与金融资产重组以及安全利益执法行动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这个条例有助于银行通过良好的业务集中来消除不良贷款业务。

2.4印度国家行动纲领的原因:

在突出的秩序下,印度储备银行内部进行的研究表明,有以下因素造成了不良资产的产生。

内部因素:

*挪用资金
- 展开/多元化/现代化
- 以新项目
- 帮助推动副关注

*时间/成本在项目实施阶段溢出

*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等)亏损

*低效率的管理

*松弛信贷管理和监管

*不适当的技术/技术问题

*缺乏共同贷款人之间的协调。

外部因素:

*经济衰退

*输入/电力短缺

*价格升级

*汇率波动

*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

*改变政府政策的海关/进口税,污染控制命令等。

2.5结论:

资产质量是重要参数的基础之一,它是基于按照规定和市民评估的银行表现来的。一些地区的印度银行确定了更好的国家行动计划,例如像信贷风险管理,特别调查审计,通过谈判解决,内部检查和早期的国家行动计划系统等。

  1. 管理信贷风险 - 以积极的态度

3.1 简介

无论是预期风险还是突发事件都可能对银行的资本或收益产生不利影响,预期损失是由借款人承担,由于信贷质量的变化造成的拖欠数额预计会被丢失,他是通过风险溢价和储备产品收入来采取适当的定价。鉴于个别接触和整个组合帐户意想不到的损失是完全有银行本身承担的,因此要采取资本照顾。

银行面临的是金融和非金融风险,即信贷,市场,利率,外汇,流动性,股票价格,法律,法规,信誉,经营等。这些风险是高度相互依存以及可影响一个范围内的其他风险类别产生后果的事件之一。因此,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相当重视提高能力,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承担风险的整体水平。

3.2 信用风险

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贷风险。因此,各大银行必须衡量,管理和接受的是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它取决于借款人的贷款还款的不确定性。对于在商业银行的大多数人来说,贷款代表着工业的心脏。在大多数银行持有贷款支配资产,并产生经营收入的最大份额。且大多数贷款是银行的重要资产组合,它包括总资产额的50%至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955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