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3-04-17 21:00:00

英语原文共 2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附录 译文

  1. 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 摘 要
  3.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使得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了探索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和高质量的数字经济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测量中国3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三维数字基础设施,数码行业,和数字集成,利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增长明显,数字产业发展相对缓慢。(2)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和数字一体化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452、0.0773和0.3458。(3)在数字经济向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方面,研究发现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为0.1527,其中东、东北、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分别为1.70%、9.25%、28.89%和21.22%。(4)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在其他非东部地区,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可为政府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第1章 引言

  1.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对接国内外市场、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理顺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路径,将成为推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和突破点。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引领未来的新型经济形态,它前所未有地重构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是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新变量。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数据,根据该报告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4.5%至15.5%之间。在信息通信技术增加值方面,中美两国占世界总增加值的40%,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地区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4.2%上升到38.6%。
  2. 目前,数字经济概念的学术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学术领域,1996年,美国IT咨询专家Tapscott在《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机遇与风险》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该概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数字流和传输[1]。1998年,在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政府报告《新兴数字经济》中,数字经济一词首次被纳入其中,数字经济的概念逐渐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认可。此后,关于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开始兴起,数字经济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数字经济的研究范畴也不断完善。狭义地定义数字经济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个是数字经济分为两个部分,即ICT服务和制造业,概括为数字经济,和另一部分包括零售、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主要由ICT和不能区分官方的行业规范。马格里奥认为,数字经济由四个部分组成:互联网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商品和服务的数字化交付以及有形商品的零售。梅森伯格认为,数字经济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近年来,许多研究在界定数字经济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相关产品或行业。Bukht将数字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层,即数字(IT/ICT)领域,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和IT咨询、信息服务和电信。第二层是窄口径,即狭义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服务、平台经济。第三层是宽口径,即广义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工业4.0、精准农业、算法经济[2]。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新兴的数字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数字经济的内涵逐渐丰富。数字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经济系统中技术、组织和制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是一种宏观的出现,它是建立在人类经济高度协调的基础上的活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高度协调和基于技术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的不断优化[3,4]。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创新迅速,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我国学者一般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数字工业化相当于传统信息产业,包括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互联网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属于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由于信息技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的附加值是在传统产业中产生的。这部分代表了行业数字化的部分。
  3. 目前对国内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以及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上。基于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学者们认为,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实现GDP的绿色快速发展[5,6];实现消费结构的转型;提高人力资本质量[8,9];推动工业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0-12];充分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13,14];加强技术创新;深化综合应用程序;创造宽松的环境,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加强在5G等领域在全球数字化竞争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展全产业链。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升级程度、信息网络安全、数字技术渗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空间上存在着数字贫困积累现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和低速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数量和速度。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已不再是政府的唯一重点,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重点已逐渐从数量转向质量[17]。从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开始,经济学家们一直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不是质量。白等利用Moran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益,省份的经济增长既依赖于本地投入,也依赖于邻近区域的投入[18]。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理解经济增长来源的基础,其他学者使用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探索诸如教育、政治不确定性、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银行全球化和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驱动因素的具体影响,关于经济增长的定量指标[19-21]。建立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涵盖规模、绩效、结构和协调的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体系。基于矩阵法,Frolov构建了将年均生产率增长率与人均发展指数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23]。对于数字经济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更多的学者研究了数字经济的影响从大数据赋权[24]、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25]、共享经济[26]、数字金融[27]、政策供给体系[28]等角度探讨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数字经济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中国正成为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将有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者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内涵、特征、影响效应、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等方面。但目前,关于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较少,利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文献也较少。这就导致了指标体系的评价存在局限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观察缺乏连续性。一方面,在前人对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数字经济的核心维度和测度指标,并试图以2015-2019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评价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和区域差异。另一方面,在数字经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从而更加客观地研究数字经济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从新的视角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数字经济与省际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数字经济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异质性。此外,本研究还深刻解释了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边际贡献率。研究结果对我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区域“数字经济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参考价值。

第2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从宏观上看,数字经济通过影响生产投入和产出效率来影响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溢出带来的要素投入增加,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9]。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数字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它提高了资本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各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30,31]。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32]和提高企业敏捷性[8]。2004年至2012年,数字经济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部门的自主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12个主要国家中,信息化对TFP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欧盟15个发达经济体2009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国家和行业的数字政策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8]。此外,数字资产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大规模生产系统的就业率急剧下降[36],这也对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了长期稳定的影响[37]。从微观上看,数字化制造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公司的绩效[38],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39],帮助企业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40]。总体而言,尽管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但以信息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并没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在数字经济时代,根据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理论,由于数字经济的高技术、高渗透性、高增长,其发展依靠平台、智慧和生态为区域经济增长创造机会,技术进步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将具有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包括数字产业高度集聚、数字技术应用、数字生态系统等。先发优势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积累等,将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H1:
  3. H1: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相比,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受益。
  4.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不包括所有有形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剩余价值。技术进步是这种剩余价值的重要贡献因素,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属性。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研发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核心要素。数字技术的进步不仅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延伸,也是创新可能性边界[29]的延伸。因此,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的结构。网络外部性使这种成本结构逐渐扩大,从而使企业的平均生产经营成本逐渐降低,产生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更加注重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生产。企业通过多边平台积累用户数据,然后在开发其他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导入原平台用户,降低运营成本。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增长也使多种商业模式并行发展,实现范围经济。此外,信息技术可以使平台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段内的市场供求信息有效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供求的匹配效率,简化经济系统运行中的信息冗余,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于传统行业的生产、运营、流通和消费,数据是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化分工,实现知识共享和要素协调的产业生态,显著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效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
  5. H2: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间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

第3章 中国数字经济的衡量

3.1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测度指标

  1. 数字经济起源于第五次技术革命,其主导技术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前四次技术革命的新兴经济体不同,数字经济呈现出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在传统生产要素供给中,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此外,不断丰富数据元素供给的维度和量,使数据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支撑设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技术,推动信息革命进入柔性时代。共享和高性能计算[43]。此外,通信基础设施、物联网终端、云计算资源等基础设施也适应了技术发展,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第三,数字经济已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凭借拥有特殊网民的优势,中国将逐步释放经济增长势头[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步提高。
  2. 结合以上对数字经济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分析,参考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和白皮书,遵循时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原则,本文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渗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8896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