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文献回顾及其对标准制定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15 10:26:33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Healy ,Paul M;Wahlen ,James M

Accounting Horizons; Dec 1999; 13,4; Accounting amp; Tax pg. 365

@1999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ccounting Horizons

Vol. 13 No.4

December 1999

pp.365-383

COMMENTARY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 Wahlen

Paul M. Healy is a Professor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James M. Wahlen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SYNOPSI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cademic evidenc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 and regulators. We structure our review around questions likely to be of interest to standard setters. In particular, we review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n which specific accruals are used to manage earnings ,the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of any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whether earnings management affects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economy. Our review also identifies a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earnings management.

INT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cademic evidenc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implications of scholarly evidenc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o help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 and regulators assess the pervasivenes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overall integr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is review is also aimed at identifying fruitful areas for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a summary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cshy; 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 It was written for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at the1998 AAA/FASB Financial Reporting Issues Conference. We thank the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fo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e also acknowledge help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Daniel Beneish ,Greg Miller,Christopher Noe ,Kathy Petroni ,Jerry Salamon ,Nathan Stuart,and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on early drafts of this paper. Although we have tried to refer to all relevant recent studies ,we recognize that there may be some that we have inadvertently not cited. We apologize in advance to the authors of any such studies and welcome any comments on the paper. Professor Wahlen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Indiana C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Standard setters define the accounting language that management use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firms external stakeholders. [1] By creating a framework that independent auditors and the SEC can enforce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provide a relatively low-cost and credible means for corporate managers to report information on their firms performance to external capital provid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2] Ideally ,financial reporting therefore helps the best-performing firms in the economy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poor performers and facilitates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tewardship decisions by stakeholders.

The above rol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standard setting implies that standards add value if they enabl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effectively portray differences in firms economic positions and performance in a timely and credible manner. ln fulfilling this objective ,standard setters are expected to consid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der alternative standards. Standards that over-emphasize credibility in accounting data are likely to lead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that provide less relevant and less timely information on a firms performance. Alternatively ,standards that stress relevance and timeliness without appropriate consideration for credibility will genera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at is viewed skeptically by financial report users. In either extreme ,external investors and management will likely resort to nonfinancial statement form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that provided by investment bankers and financial analysts, bond-rating agencies ,and the financial pres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f financial reports are to convey managersrsquo; information on their firms performance, standards must permit managers to exercise judgment in financial reporting. Managers can then use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e business and its opportunities to select reporting methods ,estimates ,and disclosures that match the firms business economics, potentially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accounting a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However, because auditing is imperfect ,managementrsquo;s use of judgment also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lsquo;earnings managementrsquo; ,which managers choose reporting methods and estimates that do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ir firms underlying economics.

The Chairman of the SEC, Arthur Levitt, recently expressed concerns over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effect on resource allocation. [3]He noted that management abuses of lsquo;big bathrsquo; restructuring charges, premature revenue recognition ,'cookie jar' reserves ,and write-offs of purchased in-process Ramp;D are threatening the credi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the SEC is examining new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and has formed an earnings management task force to crack down on firms that manage earnings. The SEC also expects to require more firms to restate reported earnings and will step up enforcement of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A central question for standard setters and regu1ators ,therefore ,is to decide how much judgment to allow management to exercise in financial reporting.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

lt;a data-cke-saved-href='#foot

题 目 盈余管理文献回顾及其对标准制定的启示

盈余管理文献回顾及其对标准制定的启示

Paul M. Healy and James M. Wahlen

Harvard Universit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盈余管理的学术证据及其对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影响。 我们围绕标准制定者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构建我们的评论。尤其是我们审查了用于盈余管理的具体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规模和频率以及盈余管理是否影响经济中的资源分配的经验证据。 我们的回顾还确定了未来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些方向。

前言

本文回顾了有关盈余管理的学术证据。本次回顾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学术证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帮助会计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评估盈余管理的普遍性和财务报告的整体完整性。本文还旨在为未来的盈余管理学术研究确定富有成效的领域。

标准制定者定义管理层用于与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会计语言。通过创建独立审计师和SEC可以执行的框架,会计标准可以为公司经理提供相对低成本和可靠的手段,以向外部资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报告其公司业绩的信息。在理想情况下,财务报告因此有助于经济中表现最佳的公司与表现不佳的公司脱节,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有效资源分配和管理决策。

上述财务报告和标准制定的作用意味着,如果标准能够使财务报表及时有效地描述公司经济地位和业绩的差异,那么标准就会增加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标准制定者应考虑在替代标准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冲突。过分强调会计数据可信度的标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提供与公司业绩不太相关和不及时的信息。或者,在没有适当考虑可信度的情况下强调相关性和及时性的标准将产生使财务报告用户持怀疑态度的会计信息。在任何一个极端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和管理层都可能采用非财务报表形式的信息,例如投资银行家和金融分析师,债券评级机构和财经媒体提供的信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如果财务报告要传达管理者关于公司业绩的信息,制定的标准就必须允许管理者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判断。然后,管理者可以利用他们的业务知识,选择与公司商业经济学相匹配的报告方法,抓住估计和披露的机会,从而潜在地增加会计作为一种沟通形式的价值。 然而,由于审计不完善,管理层对判断的使用也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管理者选择的报告方法和估算并未准确反映其公司的基本经济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Arthur Levitt最近对盈余管理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表示担忧。他指出,管理层滥用“大浴室”重组费用、过早的收入确认、“饼干罐”储备以及在制品研发的注销都威胁到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研究新的披露要求,并成立了一个盈余管理工作组,以打击管理盈余的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预计将要求更多公司重申报告的盈余,并将加强执行披露要求。

因此,标准制定者和监管者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决定允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中行使多少判断。为了解决这个一般性问题,标准制定者对以下方面的证据感兴趣:(1)盈余管理的规模和频率,(2)用于管理盈余的具体累积和会计方法,(3)盈余管理的动机,(4)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效应。 因此,我们使用这四个问题来构建我们的评论。

盈余管理的规模、频率以及资源分配效应的证据可以用来评估盈余管理的程度以及投资者是否受到欺骗。这些证据是否表明盈余管理效应足以保证新标准或附加披露?另外,有证据表明盈余管理并不常见吗?如果是这样,标准制定者可以推断有标准是否会促进经理和投资者之间的沟通?通过有关应计利润和盈余管理方法的证据,可以确定哪些标准是潜在的审查候选人。最后,有关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的证据有助于SEC等监管机构更好地为执行标准分配稀缺资源。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在以下部分中有更详细的描述)提供了有关这些问题的一些证据。然而,迄今为止,盈余管理研究的主要焦点是检测盈余管理是否以及何时发生。研究人员通常会研究广泛的盈余管理衡量指标(即基于总应计的衡量标准)以及预计管理盈利的动机强烈的公司样本。一般而言,证据与公司证券发行前管理收益财务报表的公司一致,增加公司经理的薪酬和工作保障,避免违反贷款合同,或降低监管成本或增加监管利益。

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更加突出了他们的测试重点,以使用特定的应计项目来检查盈余管理,例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财产意外险保险公司的索赔损失准备金和递延税务估值准备金。有证据表明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金,保险公司使用索赔损失准备金来管理盈余,特别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公司使用递延税务估值准备来管理盈余。大量关于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后果的证据表明,投资者不会被盈余管理“愚弄”,而且财务报表为投资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反映管理层报告判断的当期收益已被广泛发现与价值相关,并且通常比现有现金流更能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表现。股票回报证据还表明,投资者对相对于“正常”应计利润的“异常”应计进行贴现,表明他们认为异常应计更有可能反映盈余管理。

然而,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确实影响了至少一些公司的资源配置。例如,对于新股票发行而言,定价过高可能部分归因于发行前的盈余管理。还有证据显示,股市对金融媒体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盈余管理指控做出了明显的负面反应,这表明投资者并未完全了解盈余管理案例。

我们总结出,许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对标准制定者和监管者的价值有限。文献对标准制定者感兴趣的问题几乎没有提供证据,例如盈余管理是否普遍或相对不频繁,应计管理有哪些,以及对资源分配决策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盈余管理研究有很多机会。例如,很少有研究观察到的盈余管理是存在于少数企业还是在整个资本市场中都很普遍。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标准制定者评估盈余管理的普遍性和财务报告的整体完整性。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证据,以进一步确定和解释哪些类型的应计利润用于盈余管理,哪些不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财务报告中的自由裁量权主要用于改善沟通与管理盈余的条件。如上所述,最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盈余管理的担忧引发了一系列针对管理层报告判断的具体滥用行为。

最后,关于盈余管理资源配置效应的混合调查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益相关者何时了解盈余管理,何时容忍或未能发现?

本文的其余部分如下进行。作为我们对盈余管理文献回顾的序言,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定义了盈余管理。第三节和第四节讨论了盈余管理研究报告的结果。第三部分侧重于各种盈余管理激励措施的盈余管理测试,而第四部分则侧重于对报告盈余和应计汇总分布的测试。在我们审查证据时,我们还确定了未解决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创造了许多机会。第五节提供结论性意见。

什么是盈余管理?

我们回顾与标准制定者相关的盈余管理研究的目标形成以下盈余管理定义:当管理者在财务报告和结构交易中使用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关于公司的基本经济表现或影响依赖于报告的会计数字的合同结果时,就会出现盈余管理。

该定义的几个方面值得讨论。首先,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财务报告进行判断。例如,需要判断估计未来的许多经济事件,例如预期寿命和养老金福利和其他离职后福利,递延税项以及坏账和资产减值损失的长期资产义务的残值。管理人员还必须选择可接受的会计方法来报告相同的经济交易,例如直线或加速折旧方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库存评估方法。此外,管理人员必须对营运资金管理(例如库存水平,库存运输或采购的时间安排以及应收款政策)进行判断,这会影响成本分配和净收入。经理还必须选择制定或推迟支出,例如研发(R&D),广告或维护。最后,他们必须决定如何构建公司交易。例如,企业合并的结构可以有资格进行汇总或购买会计,租赁合同的结构可以使租赁义务在资产负债表内或表外,并且可以构建股权投资以避免或要求合并。

需要注意的第二点是,我们的定义将盈余管理的目标定为误导利益相关者(或某类利益相关者)关于公司的潜在经济绩效。如果管理者认为(至少某些)利益相关者不会撤销盈余管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管理人员可以访问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得的信息,那么盈利管理也不可能对外人透明。然后,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预期(并容忍)一定数量的盈余管理(参见Stein 1989)。当然,管理人员也可以使用会计判断来使财务报告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某些会计选择或估计被认为是公司财务业绩的可靠信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如果审计有效,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净额的估计将被视为现金收款的可靠预测。此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报告判断,通过克服当前会计标准的限制,使财务报告更具信息性。例如,直到最近,一些成功的研发公司创建了研发有限合伙企业,这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否则这些费用将被支出。使用会计判断来使财务报告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决定不属于我们对盈余管理的定义。

最后,为了强调先前提出的观点,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中使用有关成本和收益的判断。 成本是盈余管理产生的潜在资源错配。好处包括管理层可靠地改进私人信息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改善资源分配决策。因此,标准制定者必须了解何时允许管理者在报告中进行判断的标准会增加会计信息对用户的价值以及何时标准会降低。

如上所述,我们围绕四个问题构建了关于盈余管理的证据的讨论。首先,什么动机推动盈余管理? 第二,哪些应计项目是需要管理的,哪些不是? 第三,盈余管理的规模和频率是多少? 第四,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标准制定者评估需要管理层判断的会计准则的影响。如果有可识别的领域,其中盈余管理是常见的并且对收益和资源分配有重大影响,标准制定者可以考虑改进现有会计标准和扩大披露要求以增强财务报告的方法。或者,如果存在盈余管理但并不常见,并且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不大,则不需要修改财务报告标准。

盈余管理动机的检验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盈余管理存在,但研究人员难以令人信服地记录盈余管理。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定收入是否得到管理,研究人员首先必须在盈余管理影响之前估算收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首先确定管理者管理盈余的动机可能很强的条件,然后测试意外应计(或会计选择)的模式是否与这些激励相一致。这些研究出现了两个关键的研究设计问题。首先,他们必须确定管理者的报告激励措施。其次,他们必须衡量管理者在意外应计或会计方法选择中使用会计自由裁量权的影响。

关于第一个研究设计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了许多不同的盈余管理激励机制,包括:(1)资本市场预期和估值; (2)按会计编号编制的合同; (3)反托拉斯或其他政府法规。 在以下部分中,我们概述了有关这些动机的研究结果。

关于第二个设计问题,对意外应计的估计衡量了管理者使用会计自由裁量权与某些(不可避免的)错误程度的影响。为了估计意外的应计利润,许多研究从总应计开始,以报告的净收入和运营现金流之间的差异来衡量。然后,应计总回报率代表正常应计利润的变量,例如收入(或来自客户的现金收入),营运资金需求(例如应收账款,库存和贸易信贷),以及允许的正常折旧。 因此,意外的应计项目是应计总额的未解释(即剩余)成分。 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经对特定应计项目的意外成分进行了估算,例如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财产—意外险保险公司的索赔损失准备金以及递延税务估值准备金。

资本市场动机

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广泛使用会计信息来帮助估值股票,这可以激励管理者操纵盈余以试图影响短期股价表现。我们分四个部分审查这些证据。首先,我们讨论有关盈余管理是否出于股票市场原因而出现的证据。其次,我们检查哪些具体的应计利润用于盈余管理。第三,我们审查了以股票市场为导向的盈余管理的规模和频率的证据。最后,我们审查股票市场的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资源分配。

(1)企业是否会为股票市场进行盈余管理?

最近关于股票市场动机来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集中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动机可能很高的时期出现意外的应计行为。其中包括围绕资本市场交易的盈余管理研究,以及公司业绩与分析师或投资者预期之间存在差距的研究。我们依次讨论这些盈余管理背景中的每一个。

一些研究在管理层收购之前检查盈余管理。DeAngelo(1988)报告称,盈余信息对管理层收购的估值很重要,并假设收购公司的管理者有动机“低估”盈余。她没有发现收购公司通过检查应计利润变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然而,Perry和Williams(1994)最近的一项研究考察了控制收入和可折旧资本变化的意外应计。结果表明,在管理层收购之前,意外的应计利润为负(收入减少)。

最近的研究还研究了管理者是否在股权发行之前“夸大”了盈余。调查结果表明,公司在经验丰富的股权发售(Teoh,Welch和Wong 1998),首次公开发售(Teoh,Welch和Wong 1998; Teoh,Wong和Rao 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786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