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力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13 17:47:04

英语原文共 2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新兴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力

Artie W. Ng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与行政发展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香港九龙个

Jay Chatzkel

进步实践,新河,美国亚利桑那州

K.F.Lau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与行政发展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九龙

Douglas Macbeth

南安普顿大学管理系,英国南安普敦

摘要

目的—中国新兴跨国公司(CEMs)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的并购活动(M&A)而备受关注。利用以往跨国并购中关于企业文化包袱重要性和逆向技术转移潜在战略意图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从智力资本的角度探讨CEM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的动态。

设计/方法论/方法—在跨学科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理论框架,以便在反向技术转让和通过并购迅速转变为全球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在CEM中体现这种动态。通过纵向案例研究,研究两个基于技术的CEM如何在进行跨境并购交易时继续修改和重新配置各自承诺的智力资本资源。

结果—该研究表明了概念框架的相关性并揭示了动态能力因果关系的发展,该动态能力由资源重组和合并后业绩证明。它进一步揭示了一种强化的动态能力发展过程,该过程将在追求知识均衡的同时促进国内而非海外市场发展的逆向技术转移。

创意/价值—这是一篇原创论文,探讨了CEM的文化动态以及在跨国并购中影响其智力资本发展的因素。本文明确指出,CEM需要创建自己独特的智力资本,在合并后的整合过程中为其国际业务做出建设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并购;跨国公司;中国跨国公司;知识资本;知识转移;中国文化;动态能力;逆向技术转移

文章类型 学术论文

1. 序言

近年来,中国新兴跨国公司(CEMs)已经发展为国际商业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寻求着可行的跨国并购(Mamp;A)机会(Nolan和Zhang,2003; Rugman和Li,2007; Morck等,2008)。目前这些活动似乎正在加剧,因为中国拥有支持CEMs海外扩张的重要的国内市场基础和规模经济。虽然一些CEMs是国有企业,由于相似的制度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扩张主要与对亚洲和非洲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有关(Rugman和Li,2007; Morck等,2008)。此外,据观察,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迅速崛起,这些并购的推动力也可能是寻求知识能力。 CEMs很可能意识到他们迫切需要利用发达经济体的技术能力、管理和战略技能获得关键知识(Rugman和Li,2007)。通过并购活动成功获取知识资产对CEM来说可能是一个比预期更难的挑战。Rugman和Li(2007,p.336)解释说:

首先,中国收购方缺乏创新活动经验,因此很难识别和吸收所收购公司的所有潜在价值。 其次,缺乏国际收购经验可能会延迟知识转移和整合过程。最后,中国跨国公司仍然缺乏内部管理能力来整合外国收购以开发出类似动态能力的东西。

尽管存在这种怀疑态度,但人们似乎对于寻求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知识密集型资产的CEMs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知之甚少。例如,当他们将自己转变为跨国公司时,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将如何影响他们动态能力的发展?特别是,Eisenhardt和Martin(2000)解释道,动态能力类似传统的惯例概念,在适度动态的市场中,它可以具有详细、分析性和稳定过程的可预测的结果。鉴于他们的文化包袱,在经历这种快速转型的同时,CEMs能够将自己转变为具有高效技术性创新的跨国公司吗?

本文旨在探讨CEMs在跨国并购中涉及知识密集型资产的两个方面。首先,它试着解释文化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对CEMs知识资本发展的特殊影响。基于跨学科文献综述,它试图构建一个概念框架,将承诺的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整合为中国文化系统中的关键资源,这可能促进一个通过跨国并购扩张的CEM逆向技术转移过程。其次,通过纵向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两个CEM试图寻求适时的国际扩张和通过跨国并购促进技术创新的尝试。这两个案例表现出了文化、智力资本发展和通过跨境并购所产生的逆向技术转移之间相互作用的相似性。

2. 跨国公司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的概念

2.1 前人研究

Kogut和Zander(1993)调查了跨国公司转移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透露,这些公司的成功源于它们作为综合组织跨境转移知识的效率。Zander和Kogut(1995)进一步认为编纂知识和快速并持续重组的能力,它可以带来独特的产品改进,将在新市场竞争时提高组织能力。关于知识流动在跨国公司内部的重要性,Gupta和Govindarajan(2000)强调了持续性知识流动的关键因素,并发现知识流入尤其与传播渠道的丰富性和潜在的吸收能力有关,由通讯的开放性、非正规性和密度所支持。

无形资产和知识资产的部署对于跨国公司的扩张至关重要。Martin和Salmon(2003)研究与知识转移能力相关的问题以揭示开发和评估知识的独特能力,表明转移知识型资产能力的异质性如何影响公司的国际扩张前景。陈(2005)进一步研究了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的内部化理论,认为建立基于战略资产互补性的最优治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2.2 逆向技术转移

从根本上说,知识的增长和传播不仅取决于两个群体试图沟通的难度,还取决于每个群体所知道的差异(Jovanovic和Rob,1989)。这种知识转移是通过知识的逐渐增长和传播实现的,因为两个经济实体之间的知识不平等。虽然跨国界的技术转移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但在跨国并购中发现了技术和知识的逆向转移现象。Hakanson和Nobel(2001)研究了跨国公司的组织特征与逆向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发现与绿地开发相比,这种有效整合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Napier(2006)在国际环境中扩展了这些问题,探讨了跨国公司逆向知识流动的现象,并提出了必要的文化适应以促进学习。为了确保国际外派任职后回国的工作人员能够成功地遣返知识,Oddou等(2009)假设吸收能力和信任水平会影响知识转移过程。

3. 文化和知识管理因素

3.1 跨文化管理的批判性

之前的研究揭示了CEMs的局限性,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国国有企业背景和非市场导向国内发展经验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公司特定优势的不足会对其国际扩张产生不利影响(Nolan和Zhang,2003; Rugman和Li,2007)。这些研究表明,由于国际收购经验有限,CEMs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并整合外国直接投资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在以前的相关研究中,并未强烈强调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

事实上,文化动态可能会对组织在国际环境中的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Hofstede(1983)揭示了理解民族文化差异及其与组织实践和理论关系的重要性。他的研究发现,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特征和管理理论中需要实现文化约束的程度导致不能充分考虑这些独特的特征(Hofstede,1993)。

事实上,跨文化互动因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变得复杂。阿德勒和格雷厄姆(1989)发现,跨文化谈判需要采取与文化内部谈判不同的方法。为此他们建议需要了解跨文化环境中的管理动态。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会限制跨境技术转让的成功(Kedia和Bhagat,1998)。Chatterjee等人(1992)揭示了股东收益与两家合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看法之间的反向关系。具体而言,对于并购情况,Weber等人(1996)指出文化契合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国家文化的差异可以预测国际合并中的困难。Hakanson和Nobel(2001)也指出,民族文化的差异可能会阻碍并购中的知识转移。

Badawy(2009)详细阐述了文化在促进技术管理对颠覆性技术和相关技术转让的发展中的重要性。Badawy(2009)解释说,“实施新技术的成功率和为其应用想出新主意是一项组织挑战。文化差异在决定技术转让过程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技术转让、应用、修改和利用会对发展中的经济产生更多的、积极的影响。”

3.2 文化动力与智力资本资源的内在逻辑

最近的管理研究回顾了对当代跨国公司的文化批评研究以及对知识资产管理的影响。 Leung等(2005,p.374)强调了文化影响对国际商业问题的重要性,并且一些文化因素可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面临的挑战是开发“中档、动态的文化框架,这些文化框架在不同背景下对能敏锐感知其细微差别。”Craig和Douglas(2005)指出,研究组织文化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它“被解除了领土化”,并且被另一种文化的元素渗透。最近,Sanchez-Canizares等人(2007)探索了一个模型,该模型强调了文化作为智力资本的关键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为确定智力资本的其余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内在逻辑;国家文化和组织文化被认定为需要考虑的两个层面。

关于智力资本管理的成功实施,Lynn(1999)表明,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都会对组织选择自我管理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Saint-Onge和Chatzkel(2008)指出,在合并后整合中及时重新组合新的企业文化和重新配置无形资产对于后续业务绩效至关重要。在研究跨国并购时,Chakrabarti等人(2009)发现,在长期中,两个合并伙伴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对合并后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 CEMs中的中国文化体系特征及其对知识流动的影响

在独特的中国历史经验和写作体系下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已经将中国的集体价值观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Mo,2007)。在最近一项基于社会公理概念的研究中,Redding(2008)研究了中国文化如何明确地为制度提供意义,以及如何使意义制度化能够促进秩序的建立和稳定行为模式的形成。

在分析维持中国集体价值观的基本驱动力时,Mo(2007)指出,经济全球化导致一些驱动力发生实质性变化,导致集体价值观和制度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全球化力量促使中国人采用符合其集体价值观的竞争资本主义制度。

以下部分旨在总结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体系中被认为对当代中国组织研究至关重要的关键力量的关键特征。

4.1 权力集中和协调举措

Martinsons and Westwood(1997)的一项研究确定了儒家学说,强调了中国企业的和谐,一致和相互尊重;然而,冗长的权力距离导致了集中和直接的管理系统。这种权力集中和集中决策的性质似乎与集体主义的力量和中国文化背后的和谐欲望相抵触。

在探讨中国国有企业管理控制问题时,Ng等(2009)研究了在国有企业中采用现代绩效评估系统的困境,以及在试图定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时这种国有企业以权力为中心的特征所带来的挑战。Ma等(2008)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和挪威技术组织之间相互矛盾的创新学习机制。鉴于文化取向的这些差异,由于采用家长式方法阻碍了互动创新的活力,CEMs来自被收购的西方技术公司的逆向技术流动可能令人困惑。

4.2 传统取向与创新欲望

Hofstede(1994)确定的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长期的方法,它侧重于传统的定位并稳定而不懈地坚持过去。这些固有的特征可能对新兴技术的技术创新的扩散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中国要在当代全球舞台上竞争,Li-Hua and Khalil(2007)指出了技术管理和转移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繁荣方面的重要性。具有前瞻性的西方管理层与组织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一项重大挑战。

Martinsons和Westwood(1997)认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落后,因此知识流动主要归因于与传统文化的潜在矛盾。Hofstede(2004)在企业目标和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强调,中国管理者可能存在与道德规范和民族自豪感相关的更重要的集体目标,而不是创造新事物的愿望。特别是在涉及技术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他指出,在解决问题时,文化往往会恢复到默认状态,在面对新技术的实施时可能会发生文化冲突(Leung等,2005)。

5. 战略意图视角

虽然有研究说CEMs寻求知识型技术收购是他们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Rugman和Li,2007),但其他研究指出了CEMs旨在收购海外战略资产的商业视角。Rui和Yip(2008)通过战略意图视角,建议CEMs利用跨国并购来获取战略能力,抵消其竞争劣势并利用其独特的所有权优势。在抵消竞争劣势的过程中,CEMs获得了全球品牌和国际管理技能,因为外国公司主导了中国的一些国内市场;另一方面,CEMs能够利用其在制造、人工和管理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在CEMs跨境并购案例研究中,邓(2009)探讨了通过将无形资产转回国内并升级其现有技术来获取战略资产以提高其关键能力的目标。邓(2009)公布了CEMs通过跨国并购将无形资产转移回国内的基本战略意图。然而,这些之前的研究没有考虑CEMs在由跨国并购创造的更先进经济体市场中维持其竞争优势的潜在挑战。

这些研究表明,为了通过获取现有技术迅速建立竞争优势,CEMs在收购知识资产中存在战略要求。然而,在合并后的整合中,这种优势的可持续性随后可能会明显减少,内在的文化差异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这些情况下,在最近相关的CEMs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智力资本开发以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的机会可能会受到关注。

6. 研究设计

6.1 一个概念框架

最近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及其对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的兴趣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812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