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文献综述

 2024-07-23 17:50:42
摘要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项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

本文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演进过程、实践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域外主要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路径选择,包括完善立法、加强司法保障、推动多方共治等方面,并展望了该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司法保障;多方共治

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探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之前,有必要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便更清晰地理解该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1.行政公益诉讼:指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权力或不行使行政权力,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法律制度。


2.公共利益:指与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密切相关,关系到社会公众福祉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利益,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


3.检察机关: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中,检察机关是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定机关之一,负有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职责。


4.司法保障:指通过司法手段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有效运行,包括明确诉讼规则、规范审判程序、加强司法监督等方面。


5.多方共治:指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形成维护公共利益的合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