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4(2) Journal of Media Law 333–349
Personality Rights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Jurisprud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Judith Janna Mauml;rten*
A. Introduction
In Germany, like the UK,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edia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rights, such as privacy and reputation, is an intensively discussed issue,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tabloid press. Although the national regulations balancing these rights are related to the right to privacy under Article 8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under Article 10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ECHR), the national court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doctrine and practice regarding the balanc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aims to trace the line of German case law by focusing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is area of conflict, which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rulings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ECtHR).
In the famous case of von Hannover v Germany (No 1), the Court criticized the Ger-man law as being insufficient to protect privacy against the tabloid press, although at that stage German law had already established a fully developed regime of privacy protection in the balanc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will conclude that, in order to align domestic legal traditions with the scope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it is necessary to leave a wide margin of appreciation in respect of the positive obligations under Article 8 ECHR.
Aft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legal basis for personality rights and especially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in German law, this article will illustrate the German jurisprudence in relation to conflicts with the right of free expression. Next, it will explore the 2004 von Hannover ruling of the ECtHR by focusing not only on its balancing test but also on the
- Research associate, Faculty of Law, Bremen University, Germany.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thank Professor Eric Barendt for helpful comments on an earlier draft.
margin of appreciation. The article will further examine how the German courts have reacted to the critics of the ECtHR by developing and defining the limits of the scheme of variable protection (abgestuftes Schutzkonzept). Beside this modification of protection of privacy in the media, the Esra case of 2007 and further rulings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demonstrate the intense development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field of law. Finally, the article will evaluate developments in German jurisprud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CtHR relating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Articles 8 and 10 ECHR.
Where necessary for the purpose of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rman law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European context,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law will be provided.
B.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balancing
(i) Privacy Protection in German Law: A Short Overview
As in English law, there is no explicit right to privacy in German law. It is part of the general right of personality (allgemeines Persouml;nlichkeitsrecht), which is protected as lsquo;another rightrsquo; by section 823 of the Civil Code (Buuml;rgerliches Gesetzbuch) as well as by the constitution.1 However, a strict distinction is drawn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and that set out in the Civil Code. While the latter will usually apply in a private conflict,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of personality will arise only in relation to a constitutional complaint (Verfassungsbeschwerde).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of personality was developed by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based on Article 2(1) in combination with Article 1(1) of the Basic Law (Grundgesetz).2 Whereas Article 1 respects human dignity, Article 2 of the Basic Law guarantees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s well as protect-ing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 right to onersquo;s image (Recht am eigenen Bild) and personal honour (Ehrschutz), the general right of personality protects privacy (Schutz der Privat-sphauml;re).
The right to onersquo;s image guarantees the right to decide whether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others may take onersquo;s photograph.3 Protection of the private sphere covers matters typically classed as private, which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has found in cases relating to confidenti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pouses, a personrsquo;s ill health,
- Primarily, the general right of personality was developed by civil courts. See early decisions of the Federal Court, BGHZ 24, 72—Krankenpapiere; BGHZ 26, 349—Herrenreiter; BGHZ 27, 284—Tonband; BGHZ 30, 7—Caterina Valentine; BGHZ 35, 363—Ginseng-Wurzel.
- See BVerfGE 27, 1—Mikrozensus; BVerfGE 27, 344—Scheidungsakten; BVerfGE 32, 373—Patientenkartei.
- BVerfGE 101, 361 [380]–[381].
socially divergent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a personrsquo;s diary.4 Even in public there is a spatial sphere in which a personrsquo;s private life is protected.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has developed the scope of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privacy in light of its broad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lsquo;privatersquo;.
(ii) Limitations on Free Speech
Article 5(1) of the Basic Law not only protects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general, but also guarantees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broadcasting freedom.5 Under Article 5(2) of the Basic Law the right to free expression is limited by the right to inviolability of personal honour, as well as by the provisions in general laws.6 Personal honour is protected by the criminal law of defamation (Beleidigung) and by provisions of the German Civil Co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2012)4(2)媒体法杂志333-349
人格权与言论自由:欧洲人权法院影响下的德国法学发展历程
朱迪思 珍娜·马汀
(德国不莱梅大学法律系助理研究员)
A.介绍
在德国,与英国一样,媒体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如隐私和声誉,是一个深入讨论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小报新闻。 尽管平衡这些权利的国家条例与第8条下的隐私权和“欧洲人权公约”第10条规定的言论自由有关,但国家法院已制定出关于平衡程序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旨在通过关注受欧洲人权法院(ECtHR)裁决影响的冲突领域的最新发展来追查德国判例法的界限。
在着名的冯·汉诺威诉德国案(第1号)中,法院批评德国法律不足以保护隐私免受小报的压制,尽管在那个阶段德国法律已经建立了完全发达的隐私保护体系 平衡过程。 本文将得出结论,为了使国内法律传统与新闻自由的范围相一致,有必要对第8条“欧洲人权公约”规定的积极义务给予广泛的赞赏。
在简要描述德国法律中的人格权的法律依据,特别是保护隐私权之后,本文将说明德国与自由言论权相冲突的判例。 接下来,它将探索2004年汉诺威ECtHR的裁决,不仅关注其平衡测试,还关注升值幅度。 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德国法院如何通过制定和界定变量保护方案的限制(abgestuftes Schutzkonzept)对ECtHR的批评者作出反应。 除了媒体对隐私保护的这种修改之外,2007年的Esra案以及联邦宪法法院(Bundesverfassungsgericht)的进一步裁决显示了这一法律领域发生的激烈事态发展。 最后,文章将评估在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和第10条之间冲突的影响下德国法理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德国法律及其在欧洲范围内的地位,必要时将提供比较的英国法律方法。
B.平衡的法律基础
(一)德国法律中的隐私保护:简要概述
如同英国法律一样,德国法律中没有明确的隐私权。它是普通人格权的一部分,根据民法第823条以及该组织的规定,它被保护为“另一种权利”。然而,严格区分是在宪法权利和民法典中规定的权利之间划定的。虽然后者通常适用于私人冲突,但只有在宪法诉讼方面才会出现宪法性的人格权。
宪法性人格权是由联邦宪法法院根据第2(1)条和“基本法”第1条第(1)款制定的。鉴于第1条尊重人的尊严,“基本法”第2条法律保障个人自由发展的宪法权利。除了保护个人形象权利和个人荣誉等各方面权利外,普遍人格权保护隐私权。个人形象的权利保证了决定是否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他人可以拍摄照片的权利。私人领域的保护涵盖了通常被归类为私人的事务,联邦宪法法院在配偶之间保密通信的案件中发现了这种情况,一个人身体不健康,社会上不同的行为以及个人日记中所包含的信息。即使在公共场所,也有一个空间领域,在这个空间领域中,一个人的私人生活受到保护。根据对“私人”的广泛理解,联邦宪法法院制定了宪法保护隐私的范围。
(二)言论自由的限制
“基本法”第五条第(1)款不仅保障一般言论自由,而且保障新闻自由和广播自由。根据“基本法”第五条第(2)款,言论自由权受到权利的限制个人荣誉的不可侵犯性以及一般法律的规定。个人荣誉受到诽谤刑法和德国民法典规定的保护。除了普通法中的特殊规定,例如“艺术版权法”第22条赋予人物形象的权利之外,民法典第823节涵盖了宪法性人格权的范围。由于大众媒体中的图像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小报中,“艺术版权法案”第22条需要仔细审视。本部分规定,只有在有关人员明确批准的情况下,图像才能传播或公开展示。但是,该一般规则受“艺术版权法案”第23(1)条的某些例外限制。
因此,当代社会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可能会传播或公开展示。在这方面,德国联邦法院采用了“当代历史人物”的概念,该法案得到了宪法法院的认可。但根据“艺术版权法”第23(2)条,这种传播权或公开展示权不包括干涉有关人士合法利益的出版物。这种可变保护方案不仅考虑到个人希望得到保护而不会泄露他的形象,而且也考虑到公众和媒体的利益。
- 基本权利和私人冲突
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其中一人通过行使言论自由而侵犯他人的人格权,通常是私人性质的冲突。尽管冲突受私法管辖,但在间接横向效应的原则下,下级法院的决定必须考虑到第8条和第10条所保障的冲突权利。“欧洲人权公约”由于这个原因,国家的隐私保护手段,例如违反信任在英国法律或德国民法典规定的德国人格权利中,必须考虑言论自由的权利作为辩护。公众对被告知的兴趣必须与保护隐私相平衡。
在德国宪法中,基本权利不会约束私人 - 它们只对“基本法”第1(3)条下的国家当局有约束力。然而,作为国家当局,法院有义务根据“基本法”中规定的原则来解释和发展私法。在1958年Luuml;th案中,联邦宪法法院确定了私法和宪法权利不仅注意到基本权利的“辐射效应”,而且强调了保护基本权利的义务。此外,法院还制定了关于普通法院应根据相称原则平衡相互冲突的基本权利。如果法院未能适当地进行平衡测试,则将授予宪法投诉。联邦宪法法院的职责是确保宪法权利和价值得到尊重,从而也将最终裁决留给普通法院。后者的作用是制定一般法律。出于这个原因,联邦法院的裁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补救措施
虽然经济赔偿的要求很普遍,但德国法律提供了各种补救措施,不太重视金钱奖励。这些补救措施包括撤回要求,公布反诉以及禁令制度。为了阻止“民法”第1004条规定了媒体发布第一版,临时禁令;然而,这些从未在法院判决中被批评为违反“基本法”第5条第(1)款第三句的禁止审查。这种类型的补救措施经常被知名人士声称担心披露 关于他们私人行为的不利信息。然而,这种趋势不能与英国法中大量使用超连接相比。
C.一系列的冲突决定
(一)制定宪法的平衡准则
在Luuml;th案中,宪法法院确定了平衡公式。根据这一公式,根据案件中的所有相关事实,下级法院必须权衡表达自由和人格权利的相互竞争利益。虽然德国“刑法典”的诽谤规定保护声誉,但宪法法院裁定在士兵是凶手的情况下,他们应该被解释为尊重“基本法”第5条第(1)款下的言论自由权。尽管这一公式适用于诽谤案件,但平衡冲突权利的具体办法 在关于隐私和其他与言论自由平衡的权利的判决方面一直在继续。在1971年梅菲斯托案中,宪法法院不得不根据“基本法”第5条第(3)款与个人权利之间的艺术自由权利进行平衡,并特别强调了这一法律领域的逐案处理办法。
与表达自由不同,艺术自由在第5条本身并未受到明确保留,但已确定这种权利可能必须与竞争的宪法权利相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克劳斯曼描绘的一部小说以诽谤的方式,德国着名演员与纳粹政权的合作被视为侵犯了名誉权,即使在该人死后也是如此。宪法法院认为,小说人物(霍芬根)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格伦代根之间的相似之处在小说阅读的大部分内容中将是明显的。它比较了演员的性格在书中描述(Abbild)与(Urbild)的性格,并得出结论认为,小说中的主角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以避免对格伦代根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在进行平衡演练时,法院认为下级法院应该考虑艺术异化的程度以及对有关人士声誉的“扭曲”程度。
虽然法院的多数意见确认了民事法院关于侵犯名誉的决定,但不同意见认为,小说主题的历史重要性超过了对死者的记忆造成的损害。1973年的索拉雅案涉及一份由周刊杂志出版的伊朗Shah的前妻Soraya公主的虚构采访。由于这种严重干扰她的人格权的问题,民事法庭给予了公主货币赔偿。在这一决定中,由宪法直接担保的基本权利的效力与一般人格权之间的区别变得明显,因为民事法院在私法范围内对宪法人格权进行法律建构。
然而,人格权与新闻自由之间的平衡主要是由于虚构的访谈不能成为公众利益的问题。在同一年,联邦宪法法院在Lebach案中认为,在尊严条款下受保护的利益超过了在一部戏剧纪录片中的任何言论自由的价值,这个价值观展示了武装抢劫军事武器的真实故事,在此期间,一些士兵。这部电影载有个人资料,例如莱巴赫的照片,他因犯罪而被定罪。在他离开监狱之前不久,电影将由一家公共广播公司转播。莱巴赫寻求对电影发行的临时禁令,该电影由民事法庭以言论自由的理由拒绝,但最终由联邦宪法法院批准。
宪法法院在其决定中首先指出,该案件提出了需要公平平衡冲突权利的价值冲突。由于两种相互竞争的权利具有同等价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平衡过程非常明确。宪法法院的法官认为,媒体在发生犯罪时有合理的举报责任,但这种利益相当迅速地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Lebach的具体案例,法院的结论是,如果被定罪的被告已经完成了他的监禁,剩余的新闻价值并没有超过罪犯保护他的人格权的利益。法院认为,纪录片可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隐私。它的结论是,如果罪犯的社会康复可能受到威胁,媒体不得重播过去的犯罪故事。法院解释说,犯罪人重新融入社会的利益通常必须优先于公众进一步讨论犯罪。与索拉雅案不同的是,这一判决并不涉及真实的虚假信息。 Lebach案例表明,言论的真实性并不一定超过侵犯人格权的行为。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联邦宪法法院必须决定新闻自由是否扩大到将两个公众人物的错误或虚假陈述归于其中。在1980年的Eppler案中,法院评估干涉了一般人的个人权利,在这个人的口中,有关人员没有提出指控。在同一年的Bouml;ll/ Walden案中,一名记者就电视将着名作家海因里希·博尔的虚假陈述归咎于他。据称,他称德国当时的这个国家是一个“垃圾堆(含有) ......腐烂的残余物,被类似老鼠的愤怒所捍卫”。
此外,他被引述为批评政府因为追捕那些在无情追捕中杀害了法官的恐怖分子。联邦宪法法院认定,这些虚假引用具有侵犯索赔人的人格权的性质。此外,它认为这些错误引用了与关于人的虚假信息相同的效果。由于宪法法院的判决,在知道他们是虚假的情况下做出不真实的事实指控,不再受“基本法”第5(1)条的保护。
(二)卡洛琳公主案
这个案件涉及Caroline von Hannover(前称摩纳哥)在德国两本杂志(Bunte和Freizeit Revue)的不同卷中的照片,在私人场合与她的孩子一起在她的家外展示她的公主,并与一位着名演员坐在远处一个餐厅庭院。虽然所有的图片和文章都描绘了她的私人生活,但没有一个人让她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透露了机密信息,就像纳奥米坎贝尔模型的英国案例中发生的那样,上议院不得不评估一份新闻报道,披露与索赔人的吸毒成瘾相关的细节和图片。1995年,联邦法院驳回了卡罗琳公主的主张,理由是作为“绝对的当代历史人物”,她不得不容忍在公共场所描绘她的照片,即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显示她而不是执行公务。当代历史的绝对数字被定义为由于其地位或公共职能而在某种情况之外出名或不考虑某一当代历史事件的人。由于这适用对于这个意义上的公众利益的每个人来说,当代历史的绝对数字不仅包括政治家,还包括所有名人。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这一概念与英国法律中的“公众人物”的概念相符,只要他或她对隐私没有“合理的期望”,媒体就可以报道名人的生活。根据“艺术版权法案”第23条,当代历史的绝对人物如果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处于僻静的地方,则只能在她家外享有私人生活的保护。出于这个原因,法院认为餐厅尽头的照片是对公主人格权的侵犯。
最后,1999年,联邦宪法法院在这场冲突中必须在隐私和新闻自由之间取得平衡。它的结论是,“艺术版权法”第22和23节的具体规定适用于对所涉及的所有确认基本权利给予应有的尊重的解释和适用。因此,它们对基本权利的“辐射效应”因此受到宪法法理学的影响。宪法法院普遍确认联邦法院的立场,但发现申诉人的基本权利因拒绝接受她关于描绘其子女的照片的主张而受到侵害。
- 德国隐私法的特点
在德国,法院不断制定平衡原则,以遏制宪法性人格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 关于一些规则,宪法法院建立了各种指导原则,必须由下级法院进行平衡测试。 诽谤案迄今为止提供了一种方法,在确定言论自由是否超过保护名誉的人格权之前,将若干不同因素考虑在内。 自其早期判决以来,宪法法院因此对言论自由有了广泛的理解。在这方面,在平衡两种权利方面支持言论自由的推定是德国判例的一个特点。
但是,比例原则一直保证与相互冲突的人格权的公平平衡。决定总是以个人为基础。关于保护小报的报道,在报道名人的私人生活时(例如卡罗琳公主的情况),宪法法院指出,新闻界有自主权决定印刷内容和内容是如何呈现的。鉴于这种自由作为民主成分的广泛范围,法院强调,新闻界对公众利益辩论的贡献不仅限于政治问题,还包括娱乐。法院认为,即使仅仅是娱乐活动也可以与形成意见有关。代表某些价值观或态度的名人可以作为榜样或反面的榜样。因此,讨论公众人物及其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都是公共利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311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