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位于亚洲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强降水事件频发,尤其以夏季最为突出。
大别涡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常伴随强降水、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对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大别涡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形成机制、演变特征以及与强降水的关系一直是气象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一次引发强降水的大别涡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雷达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天气形势分析:分析强降水过程的天气背景,包括天气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配置及相互作用等,阐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发生的背景条件。
分析大别涡形成前后的天气形势变化,包括温度场、湿度场、风场等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及高低空急流、切变线等天气系统的影响,揭示大别涡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大别涡和强降水方面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气象资料分析法:收集和分析研究个例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如地面观测、探空资料等)、卫星遥感资料(如云图、水汽图、降水estimates等)和雷达资料(如雷达反射率、径向速度等),描述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分析大别涡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及揭示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3.数值模拟方法:利用中尺度数值气象预报模式(如wrf模式)对研究个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深入探讨大别涡的形成机制、演变特征以及与强降水的关系,并对前述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深化。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个例分析与机理探讨相结合:选取典型的大别涡强降水个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力求揭示大别涡形成和发展以及引发强降水的物理机制。
2.多源数据综合分析:综合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雷达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大别涡的演变特征和强降水机制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3.关注大别涡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重点关注大别涡与环境风场、水汽场以及地形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对大别涡形成、发展和强降水的影响。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段春锋,张玉,王婧,等.2021年7月河南极端暴雨的大别山地形作用[j].气象,2022,48(12):1509-1523.
2. 陈广,朱寿鹏,郭天明,等.大别山地形对一次梅雨期低涡东移及暴雨增幅的影响[j].高原气象,2022,41(1):167-180.
3. 黄晓春,李英,张琳,等.两次大别山涡强降水对比分析[j].气象,2021,47(7):842-855.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