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通过用尿素沉积-沉淀制备Cu/TiO2催化剂,用于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氢化
Zhao Wang, Dalil Brouri, Sandra Casale, Laurent Delannoy, Catherine Louis uArr;
Sorbonne Universiteacute;s, UPMC Univ Paris 06, UMR CNRS 7197, Laboratoire de Reacute;activiteacute; de Surface, Tour 43-44, 3egrave;me eacute;tage, Case 178, 4 Place Jussieu, F-75252 Paris, France
a r t i c l e |
i n f o |
a b s t r a c t |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24 February 2016 Revised 13 May 2016 Accepted 16 May 2016 Available online 7 June 2016 Keywords: 沉积-尿素沉淀法 Cu/TiO2 丁二烯选择性加氢 |
沉积-尿素沉淀法(DPu)用于在TiO2上沉积铜,并制备不同载铜量(0.6 ~ 4.2% wt%)的金属Cu/TiO2催化剂。Cu2 络合物吸附在pH低于PZCTiO2(约6)的TiO2上,即,此时二氧化钛表面应该带正电荷。为了解释这些结果,我们研究了Cu2 的沉积行为与制备溶液的pH值和Cu负载的关系。通过XRD、UV-visible、TPR、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得出了铜沉积的化学机理:即使在低pH条件下,TiO2表面也存在一些带负电荷的Ti-O位点,可能是Cu2 络合物吸附的原因,但不能排除与二氧化钛OHs发生表面反应的可能性。总之,这些被吸附的Cu2 物质形成了Ti-O-Cu键合,并被认为是Cu2(OH)3NO3粒子在载体上形成的成核位点。随着DPu的进行,这些粒子按照奥斯特瓦尔德成熟机制生长,变得不稳定,并根据最终的Cu装载量和DPu持续时间转化为CuO。结果表明,在 350 ℃ 下还原后获得的 Cu0 纳米颗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Cu 加载和 DPu 时间:在低负载样品 (lt;1 wt% Cu)中的非常小的CuO颗粒(lt;1 nm) 是由于制备后的 Cu2(OH)3NO3 的小颗粒的存在,中等大小的 Cu0 颗粒 (3 nm) 在最初含有较大颗粒的Cu2(OH)3NO3的样品中以及其他大颗粒(gt;10 nm) 在含有CuO的样品中。Cu催化剂对于选择性氢化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含小金属铜颗粒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即样品制备后免除CuO的样品,获得最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2016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1.介绍
1977年,在学术文献上出现了一种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新方法,其出自Geus等人之手 [1–3]。 这种方法称为沉积-沉淀法,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碱(如氢氧化钠、氨或尿素)的添加,使金属前体悬浮液和氧化物载体的pH值逐渐和持续地增加。这允许控制金属离子的沉淀到载体的表面,而不是溶液中。与NaOH和氨相比,尿素更适合于控制沉淀,因为在60℃以上的热分解前加入尿素可以使溶液各处均匀碱化。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address: Catherine.louis@upmc.fr (C. Louis). http://dx.doi.org/10.1016/j.jcat.2016.05.011 0021-9517/ 2016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Eq. (1)):
Louis等人以制备Ni/SiO2催化剂为例,对尿素(DPu)的沉积-沉淀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4,5]。他们发现,带正电荷的Ni配合物和带负电荷的SiO2表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是吸附NiII配合物的最初驱动力,其次是Si-O-Ni键的形成,作为晶核位置,使氢氧化镍和/或硅酸镍由于二氧化硅的溶解而沉淀[5]。结果表明,与浸渍法制备的样品相比,DPu法制备的样品还原后的金属粒度更小,粒度分布更窄,金属负载量比离子吸附法制备的样品高得多。
Geus等人在硅载体上 [1,2,6] 和Kaushik等人在氧化铝上 [7]研究了尿素对铜的沉积,它还导致了层状硅酸铜(chrysocolla)和铝酸铜(copper aluminate)的沉积,这是由于载体溶解-再沉淀的机制,其结果是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还原成金属颗粒。最近还对与金结合的二氧化钛进行了per - DPu,以制备双金属Au-Cu颗粒 [8,9]。结果表明,Cu (约 1 wt%) 可以较容易地和定量地沉积在氧化钛上,尽管作为氧化物,二氧化钛表现出一个更高的 PZC (6) 比二氧化硅 (2)而沉积的第一步也可能是铜配合物与氧化钛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 此外,在中等温度下,沉积的铜很容易被还原成小的金属颗粒。然而,没有详细的研究来探讨铜的DPu在这种氧化物载体上的作用机制。这也是本次研究的目标。
从催化的角度看,铜是各种类型反应的有效催化剂,如水气转移反应 [10,11], 甲醇合成 [12–14], 丙烯环氧化 [15– 17], 醇氧化 [18,19] 特别是CO2 [20] 和糠醛[21] 的选择性加氢。金属铜对不饱和烃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的研究 [22–25] 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尿素沉积-沉淀法制备不同含铜负荷的Cu/TiO2样品的成因。在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pH、Cu负载和负载物性质的变化,以及还原后金属粒度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均超过丙烯。这个反应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模型反应,它模拟了具有挑战性的工业催化过程,从二烯杂质中分离烯烃,我们实验室已经在其他催化系统上研究了这个反应。
2. 实验部分
2.1.催化剂制备
制备一系列Cu/TiO2催化剂用1,2,2.5,3和5 wt%不同的Cu载荷,在20小时的相同持续时间内用尿素为催化剂沉积 根据以下步骤: 100 mL 蒸馏水和 1 g 载体物 (TiO2 P25 Evonik, 80% anatase 和 20% rutile)放入双壁反应器中。混合物在80℃下加热。将一定量的Cu(NO3)23H2O (Sigma–Aldrich) (0.077, 0.0968, 0.1168 and 0.1986 g) 溶解在TiO2 悬浮液中 (1.6–8.2 103 molCu L1)以达到所需的理想Cu载荷。 在加入大量过量的尿素 CO (NH2)2 (Sigma–Aldrich) (5 g, i.e., [urea]/[Cu] P 100)后, 在密闭反应器中80℃搅拌20h。将固体和液体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离心3次。然后,将样品在室温下真空干燥24h(即所谓的“准备好的样品”)。
在制备 2.5 wt% Cu/TiO2 样品(在 300 mL 中使用 3 g TiO2)期间,研究了 TiO2 上 Cu 负载作为时间和 pH 的函数的演化过程。40~50 mL的悬浮液在不同pH下被提取,并按照上述处理,即离心、洗涤和干燥。在DPu的前5小时,每5分钟测量一次四个样品(2、2.5、3和5 wt%Cu)在Cu/TiO2制备过程中的pH变化。作为空白实验,在80℃下加热,记录只含有尿素 (8.2 101 mol L1)或尿素和铜 (8.2 103 molCu L1, i.e., equivalent to 5 wt% Cu on TiO2)或尿素和 TiO2 (1 g) 的水溶液(100 mL)的PH值变化。此外,为了研究DPu在溶液中形成的Cu沉淀的性质,在DPu处理50min和200min后,将含有尿素溶液和加热至80℃的Cu产生的沉淀的溶液全部抽出。离心后,因收集量太少,在真空干燥,无需洗涤。
作为上述实验(实验I)的补充,第二系列Cu/TiO2样品以相同的标称Cu载荷(2.5 wt%)制备。但不同的DPu持续时间,3,5,6,7和20小时(实验II)。除DPu时间外,样品制备程序与上述程序相同。在这里,在不同DPu持续时间后,在室温下在真空下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后,提取40-50 mL的悬浮液等分。
样品在2℃ min-1加热速率下,在氢气(100 mL min-1)下进行还原,并350℃下保持2h。
2.2.样品特性
使用pH探头(PHM201便携式pH计)记录混合液的pH演变。在 pH = 4 和 pH = 7 下校准,在 80 ℃ 时,pH 探针线路的电极灵敏度在 97–100% 范围内。
样品的金属载荷通过X射线荧光(XRF)用光谱仪XEPOS HE(AMETEK)进行测量。用于XRF 分析基于从每个元素的标准样本中获得的校准曲线。
在使用Cu Ka 辐射(1.5418 Aring;; 40 kV and 30 mA)中用Ni滤波器运行的衍射仪(D8 Bruker 公司)上对制备的Cu/TiO2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 进行。2 theta角度范围由 40 到 52.晶体大小由 Scherrer equation [26] 计算,并考虑到工程扩宽校正。所有衍射图均标准化,相对地在2h=48.1时的Anatase TiO2的峰值(200)峰,因为它不干扰铜化合物的任何衍射峰。
液体(传输模式)和固相(扩散反射模式)的UV可见光谱分别用于对存在于上清液、湿和制备的Cu/TiO2样品中的Cu2 物质进行完整检测。在室温下,在 1200-200 nm 范围内,在 Cary 5000 光谱仪上记录了光谱。制备的样品粉末被精细粉碎,轻轻压入漫反射单元的样品支架中。氧化钛被用作参考,以显示具体属于Cu种的条带。
采用100 mg的Cu/TiO2样品,在Autochem P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进行程序升温还原(TPR)。在室温 (RT) 下执行 Ar 净化 (25 mL min-1) 30 分钟,在室温 (RT) 下清除反应器中的空气,然后以 5% H2/Ar 气体混合物流量(25 mL min-1)的线性速率(7.5 C min-1)将温度从室温提高到550℃。
Table 1 在 20 h DPu 和 pH 之后的 Cu/TiO2 样品中的最后 Cu 负荷,其中在 DPu 的前 5 h 中悬浮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2.5 4.0 2.1 3.9 –
5 8.2 4.2 3.7 5.5 5 (B2) 8.2 –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3418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由二维材料嵌层制备的M/C复合材料及在电催化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 多孔g-C3N4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 一种使用MXene支持的Li3VO4的安全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阳极外文翻译资料
- 银杏叶衍生的富硫多孔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装置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由石墨烯包覆的互联Ti02纳米颗粒组成的分级多孔纳米片用于超快储钠外文翻译资料
- 导电石墨纤维作为锌金属阳极的稳定基体外文翻译资料
- 新型自组装天然石墨基复合阳极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氮掺杂的褶皱状MXene纳米片作为锂硫电池固硫的宿主材料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用尿素沉积-沉淀制备Cu/TiO2催化剂,用于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氢化外文翻译资料
- 石墨烯包裹的FeSe2纳米微球具有增强钠离子存储的高赝电容贡献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