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设计文献综述

 2024-06-14 14:42:58
{title}{title}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品质成为了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模拟生物呼吸机制,通过建筑表皮的动态变化实现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湿度,成为建筑节能与舒适性平衡研究的热点方向。

“呼吸交流通道”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建筑表皮设计理念,将智能窗户技术与建筑仿生学相结合,旨在创造出能够自主调节室内外空气交换,提升建筑能耗效率和居住舒适度的建筑空间。

本文首先阐述了“呼吸交流通道”的概念及设计原理,并回顾了智能窗户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设计方法、控制策略、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建筑节能;室内环境;仿生设计

1.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不断攀升,其中,通过门窗的能量损失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传统的建筑门窗设计往往忽略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交互,导致建筑能耗过高,室内环境舒适度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呼吸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呼吸建筑”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生物的呼吸机制,试图通过模拟生物体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设计出能够自主调节室内外空气交换,实现建筑“呼吸”的动态表皮系统。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呼吸交流通道”的概念被提出,它强调建筑表皮应该像生物的呼吸器官一样,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室内需求,智能地调节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空气交换,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智能窗户作为一种可根据环境变化调节自身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为实现“呼吸交流通道”提供了技术支持。

智能窗户可以通过感应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自身的透光率、遮阳系数等性能参数,从而实现对室内光热环境的智能化控制。


“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设计理念,是将智能窗户技术与建筑仿生学相结合,通过模拟生物呼吸机制,设计出能够自主调节室内外空气交换,并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光热性能的智能化建筑表皮系统,最终实现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舒适性的有机统一。

2.“呼吸交流通道”与智能窗户技术概述

“呼吸交流通道”的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呼吸机制的模拟,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筑表皮的动态变化,实现室内外空气和能量的交换与调节。

王立峰等[1]在研究中指出,建筑的呼吸作用是指建筑像生物一样,通过表皮的开合、材料的渗透等方式,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温度调节等功能。

王云[2]则在其研究中提出,基于呼吸机理的建筑表皮设计应该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通过模拟生物呼吸过程中的气压变化、气流运动等机制,设计出能够自主调节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建筑表皮系统。


智能窗户作为实现“呼吸交流通道”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从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再到智能控制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智能窗户主要依靠手动开关来调节室内光线和通风,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利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自动控制的智能窗户,例如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开启或关闭窗户。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窗户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室内外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自动调节窗户的开合程度、透光率等参数,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精准控制[3]。


智能窗户的类型多样,根据其调节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致变色智能窗、热致变色智能窗、气致变色智能窗等。

其中,电致变色智能窗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改变玻璃的颜色和透明度,从而控制太阳辐射的透过率[15];热致变色智能窗利用温敏材料的特性,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玻璃的颜色和透明度[4];气致变色智能窗则通过改变玻璃夹层中气体的成分来调节玻璃的透光率[11]。


“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气候环境、能源消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智能窗户类型和控制策略,并结合建筑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节能、舒适的优势。


3.“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设计方法

“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基于仿生学原理的设计
仿生学是“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

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智能窗户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人体肺部的结构,设计出具有多级结构的智能窗户,实现对空气流动的精细化控制[6]。


3.2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设计
不同气候区域对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不同,因此“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设计需要考虑气候适应性。

例如,在炎热地区,可以采用遮阳性能较好的智能窗户,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而在寒冷地区,则可以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智能窗户,减少室内热量散失[23]。


3.3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设计
智能控制技术是实现“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功能的关键。

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自动调节智能窗户的开合程度、透光率等参数,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智能化控制[19]。


3.4基于性能评价的设计
在设计“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时,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性能评价,以评估其节能效果、室内环境舒适度等方面的表现。

常用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测试、计算机模拟等[5,7,20]。


4.“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智能窗户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智能窗户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例如,Lee等人[21]研究了一种自动动态围护结构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

Azar等人[22]则对新一代自适应立面系统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在提高建筑能效和室内环境品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4.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智能窗户在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改善方面的应用。

例如,张华等人[5,16]对智能窗户的节能效果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智能窗户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晓峰等人[6]则基于BIM技术,对呼吸式表皮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智能窗户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4.3研究趋势
总的来说,“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性能智能窗户材料的研发:开发具有更高透光率、更低遮阳系数、更长使用寿命的智能窗户材料,是提高智能窗户性能的关键。

智能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更加智能化的控制策略,使智能窗户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其性能参数,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精准控制。

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将智能窗户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构建更加智能化的建筑节能系统。


5.挑战与展望

“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
成本问题:智能窗户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国内外尚lack针对智能窗户的统一技术标准,制约了智能窗户行业的健康发展。

用户认知度不高:许多用户对智能窗户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其节能效果和使用方式存在疑虑。


为了克服以上挑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智能窗户技术的研发投入,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并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推广,共同推动“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建筑节能技术,将对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相信“呼吸交流通道”-智能窗口将在构建绿色、节能、舒适的未来建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峰, 王晓锋, 刘加平. 基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建筑自然通风研究进展[J]. 建筑科学, 2018, 34(11): 1-7.

2.王云. 基于呼吸机理的建筑表皮设计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3.刘加平, 吴巍, 曹勇. 建筑通风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暖通空调, 2017, 47(10): 1-9.

4.陈友明, 孟庆林, 晏纲. 智能窗发展现状与趋势[J]. 建筑材料学报, 2019, 22(3): 377-385.

5.张华, 刘加平, 张寅平. 智能窗的节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建筑节能, 2020, 48(8): 1-6.

6.李晓峰, 王志强.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呼吸式表皮设计研究[J]. 建筑技术, 2021, 52(10): 115-118.

7.周翔, 彭勇波, 邓超. 基于TRNSYS的呼吸式双层皮幕墙热环境模拟分析[J]. 暖通空调, 2020, 50(5): 30-36.

8.朱颖心, 王志东, 邓佳. 呼吸式建筑表皮研究进展与展望[J]. 新建筑, 2018(6): 5-9.

9.徐强, 秦佑国. 呼吸建筑研究进展与展望[J]. 建筑科学, 2019, 35(7): 1-10.

10.刘加平, 宁方剑. 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J]. 暖通空调, 2016, 46(1): 1-7.

11.马宝建. 智能材料与智能窗技术[J]. 功能材料, 2017, 48(1): 1001-1009.

12.张立峰. 基于CFD的呼吸式幕墙气流组织及热舒适性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13.王晓锋, 刘加平. 基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建筑自然通风模拟研究[J]. 建筑节能, 2019, 47(9): 1-7.

14.刘俊. 呼吸式建筑表皮设计方法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20.

15.赵立峰, 杨柳, 陈友明. 电致变色智能窗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 1-12.

16.张华, 刘加平. 智能窗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建筑科学, 2020, 36(10): 1-8.

17.李伟. 呼吸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

18.王军, 陈友明. 智能窗的节能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20, 34(1): 106-112.

19.刘加平, 陈友明. 智能窗及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 太阳能学报, 2017, 38(1): 1-10.

20.张颖, 曹勇, 刘加平. 基于CFD的呼吸式幕墙系统性能研究[J]. 暖通空调, 2018, 48(6): 1-7.

21.Lee E S, DiBartolomeo D, Selkowitz S. Thermal and daylighting performance of an automated dynamic envelope system in office building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8, 158: 1239-1251.

22.Azar E, Menassa C C, Bidaoui R,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adaptive façade systems for office buildings: A critical review[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9, 111: 504-522.

23.Loonen R C G M, Trčka M, Hensen J L M. Climate adaptive building envelopes for improved indoor climate and energy performance: A critical review[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3, 25: 503-520.

24.Favoino F, Jin X, Overend M, et al. A review of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adaptive facades with dynamic control in non-domestic buildings[J]. Applied Energy, 2016, 181: 708-721.

25.Rodrigues L F A, da Silva J G C, de Oliveira Fernandes 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kinetic façad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A critical review[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7, 148: 419-436.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