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的心理学意义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19 09:46:42

谦让的心理学意义

原文作者 Jennifer Cole Wright, Thomas Nadelhoffer, Tyler Perini, Amy Langville, Matthew Echols amp; Kelly Venezia

摘要:谦让是一种美德,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它的好处和缺点——事实上,它作为一种美德的地位——一直受到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争论。最近,心理学家们已经进入了辩证法,他们可以利用一小部分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我们将讨论这项关于谦让的研究,包括我们自己最近的贡献。我们的目标是阐明以下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什么是谦让?第二,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谦让?最后,我们是否可以采取建设性的措施,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采取更谦让的态度?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将考虑文学中谦让的主要经验,突出他们的主要困难,然后介绍一个新的账户,它可以消除混乱,达到我们谦让的核心。

关键词:谦让; 德性; 低自我聚焦;高关注他人

谦让不在于英俊的人试图相信自己丑陋,聪明的人试图相信自己愚蠢hellip;hellip;真正的谦让更像是自我遗忘hellip;hellip;它让人们自由地尊重自己的特殊才能,并以同样的诚实尊重邻居的才能。邻居的才能和自己的才能都被视为天赋,就像一个人的身高一样,不适合过度骄傲或自嘲。(布里,1988年,第93页)

谦让是一种美德,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它的好处和缺点——事实上,甚至它作为一种美德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为哲学家和神学家所争论。最近,心理学家进入了辩证法的争论,他们有一小部分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可供使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现存的关于谦让的实证研究,包括我们最近对这项研究的贡献。我们的目标是阐明以下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什么是谦让?第二,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谦让?最后,我们是否可以采取建设性的措施,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采取更谦让的态度?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将考虑文学中谦让的主要经验,突出我们所要做的主要困难,然后介绍一个新的账户,它可以消除混乱,达到我们谦让的核心。由于这篇手稿是关于智力谦让的特别版的一部分,最后我们将简要讨论谦让作为道德与认知美德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谦让?提供并实施定义

在神学和哲学文献中,几个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谦让观是相当黑暗的。最著名的是,它在基督教传统中被吹捧为一种极端自我克制的形式——阿奎那(1274)称之为“自卑到最低的位置”(II-II,问题161,第1条,公元2年)。如今,这种对谦让的看法依然存在——例如,《牛津英语词典》(McArthur,1998)将谦让定义为“谦让的品质或对自己看法低下的品质;温柔、卑微、谦让:傲慢或傲慢的反面;芬克和瓦格纳尔(1963)认为“在种类、状态、条件等方面都很低”。;没有价值的,不重要的hellip;hellip;有一种无足轻重、不值得、依赖或罪恶感的。”

发现这种谦让的概念过于极端,其他哲学家最近认为谦让(以及谦让等相关概念;参见,例如Driver,1989)是一种对社会有用的欺骗,在这种欺骗中,人们必须(对他人和自己)淡化自己的成就和价值——越来越是如此,他们拥有的成就和价值越多。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谦让可能需要一些自欺欺人或无知,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的集体社会福祉,减少对彼此地位的冲突,以及相关的嫉妒。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谦让观点都存在严重问题(纳德霍夫、赖特、埃科尔斯、佩里尼和威尼斯,2015年;赖特、纳德霍夫、罗斯和辛诺特·阿姆斯特朗,2016年)。我们不会在这里再次重复这些论点——只是要说,一种美德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种美德需要最极端的自卑,或者至少需要自欺欺人和/或认知无知。就目前而言,我们想把注意力转向最近在谦让心理学方面所做的一些实证研究,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的研究项目。

正如Davis、Worthington和Hook(2010)所指出的,关于谦让的现有研究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研究人员未能明确定义他们认为谦让是什么(不是什么)。困惑的一个来源是谦让与其他特征和结构的融合。例如,最显著的谦让指标——VIA(彼得森和塞利格曼,2004年)和HEXACO(李和阿什顿,2004年)——将谦让的特征与其他相关概念相结合,如谦让(两种尺度)、诚实、真诚、避免贪婪和公平(仅HEXACO)。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谦让有别于这些其他结构,因此应该单独测量(Davis等人,2010年;Wright,Nadelhoffer和Ross,2015年)。1

关于谦让的实证研究的另一个困难是,研究人员没有给出什么是谦让的定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谦让产生和/或伴随谦让的属性或品质来定义谦让。其中许多都是内在属性或品质——比如谦让意味着对自己有一个适度或准确的看法(Baumeisteramp;amp;Exline,2002;Emmons,1999;Rowatt、Ottenbreit、Nesselroad和Cunningham,2002;Sandage、Wiens和Dahl,2001;Tangney,2000,2009),通常伴随着相对缺乏自我专注(Tangney,2000;Templeton,1997)或扭曲信息的欲望,或以其他方式“自我提升”或让自己看起来更好、感觉更好(Petersonamp;amp;Seligman,2004),以及承认错误、寻求新信息的开放意愿,以及学习的普遍欲望(Hwang,1982;Tangney,2000,2009;Templeton,1997)。

被认定为谦让的其他属性或品质也包括人际关系——比如同理心、温柔、尊重以及对他人平等、自主和价值的欣赏(哈林、昆兹和罗,1994;米尔斯、威尔逊、斯特姆、比隆和巴赫,1990;桑达奇,1999年,唐尼,2000年,2009年)、感激(埃蒙斯,2007年),愿意分享成就并承认错误(Exlineamp;amp;Geyer,2004;Tangney,2000,2009;Veraamp;amp;Rodriguez-Lopez,2004);对新的或不同的想法持开放态度(甘特,1967;哈雷尔amp;amp;邦德,2006;莫里斯,布罗德里奇和乌尔班斯基,2005;纽林格,1991;Tangney,2000,2009;坦普顿,1995),以及向上帝或其他超凡力量投降的意愿(埃蒙斯和奈泽尔,2005年;默里,2001年;鲍尔斯,南,罗瓦特和希尔,2007年)。正如Rowden(2009)所说,谦让意味着从狭隘的自我或他人关注转向更广泛的自我和他人考虑。

Davis等人(2012年)采取了一种稍有不同的方法,提出谦让不是个人本身所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对个人做出的人际判断。也就是说,当我们判断另一个人拥有某些属性或品质时,我们判断她是谦让的。被评判的属性或品质包括在人际关系中表达积极的其他导向情绪的倾向(如同理心、同情、同情和爱),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调节自我导向情绪的能力(如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或兴奋),以及对自我的准确看法。2

虽然这种方法很新颖,但它的主要困难在于,如果说我们判断某人是否拥有某些属性或品质,而不认为她确实拥有(或不拥有)这些属性或品质,从而认为她(或不)谦让,这是很奇怪的。因此,这个解释似乎又回到了其他解释中,这些解释将谦让定义为个人拥有(或不拥有)的积极的个人和人际属性或品质。

总而言之,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谦让的实证方法都存在类似的缺陷:它们没有明确列出哪些属性或品质构成了谦让的核心,哪些仅仅与谦让有关——例如,作为一种先兆、平行过程或下游结果。谦让的人可能确实拥有并表达了上述所有属性和品质,他们甚至可能因为谦让而这样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属性和品质就是谦让。事实上,我们担心的是,虽然这些谦让的方法可能捕捉到谦让的一些心理先决条件——以及谦让的一些人际和个人后果——但它们无法阐明谦让本身的核心。

谦让的核心

那么,谦让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的立场是,谦让是对自己的一种特殊心理定位,即在认知和道德上都是一致的。

所谓“认知一致”,3我们的意思是,谦让是对自己作为一个整体的理解和体验,事实上,是——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有限的、易犯错的存在,它只是一个浩瀚宇宙中的一个无限小的部分,因此对“整体”必然有一个有限的、不完整的视角或把握,这个“整体”比自己无限大、无限大。这通常是精神上的体验,作为与上帝或某种更高权力的联系,尽管它也可以通过意识到自己在自然世界和/或宇宙中的位置和联系(一种“存在意识”状态)来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谦让是一种对我们的自然倾向的纠正,即将我们的“自我”视为“特殊的”,强烈地优先考虑或优先考虑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例如我们的信仰、价值观等)和能力(例如技能、能力等)——即寻求社会赞扬、地位、赞誉、对他人的影响——并仅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而对他们有不适当的依恋。所谓“道德一致”,我们的意思是谦让是对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作为众多其他与道德相关的存在中唯一的一个,他们的利益基本上与自己的利益一样合法,同样值得关注和关注(一种“扩展的同情”状态),谦让是对我们的自然倾向的一种纠正,即强烈地优先考虑或优先考虑我们自己的需求、利益、欲望、利益等,即为自己寻求“优待”,即使对他人付出了巨大代价,仅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

谦让,可操作

在其他地方(Nadelhoffer et al.,2015;Wright et al.,2015),我们已经将该核心操作为可沿两个不同但相关的维度进行测量。

低自我聚焦

第一个维度是低“自我关注度”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指低自尊,甚至不一定是低自我关注,而是指这种正确的心理定位所带来的低自我优先级(或“自我重要性”)。在认知上保持一致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减少——对“自我”及其产品和能力的依恋减少。这并不是说一个谦让的人不能欣赏和利用她的信仰、价值观、技能和能力——这只是因为她正确地看待这些东西,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可以积累和完成的东西,而不是它们是她的。低自我关注的行为表现通常包括(除其他外)缺乏自我强化或自我提升的欲望,以及对新的和具有挑战性的信息的开放性;简单的自我介绍和/或生活方式(即谦让、思想开放等)。

其他高度关注

第二个维度是高度的“其他关注”我们所说的这一点,是指一个人向外的方向相应增加——特别是对其他与道德相关的人。在认知上保持一致会使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利益更加优先,对他们的福祉更加关注,总体而言,对他人价值的欣赏也会增加,并且会增强联系感。这并不是说一个谦让的人不关心自己的福利或追求自己的利益——只是她认为这些与他人的福利和利益密切相关。高度关注他人的行为表现通常包括更大程度地接受他人的信仰、价值观和想法——即使与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想法不同——以及更强烈的帮助和服务他人的愿望(即宽容、公民意识等)。

我们观点的证据

这种二维操作性谦让定义的证据来自两个独立的来源——首先,我们对人们谦让的“民间概念”的调查(部分报告见Nadelhoffer等人,2015年);其次,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最近得到验证的谦让量表(Wright等人,2015;Wright,Nadelhoffer和Ross,2015)。我们依次简要回顾这些。

民间的谦让观念

我们对不同年龄组进行了三项独立的研究——特别是中学、高中和成人样本——我们将在下文中描述。

成人样本

在我们的第一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199名成年人,6要求他们描述一个完全具备谦让美德的人——或者一个完全缺乏谦让美德的人——会是什么样子(详情见Nadelhoffer et al.,2015)。我们发现,在谦让条件下,89%的参与者提到了低自我关注度——这意味着他们要么意识到自己是比自己更大、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要么意识到自己只是与他人平等的一员,要么缺乏自我膨胀或自我提升的欲望;自我展示和/或生活方式的谦让;62%的人提到了高度关注他人——这意味着他们提到了对他人价值的认可、对新思想、价值观、信仰体系等的开放性和/或帮助他人的愿望、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身需求之上、善良和同情。

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是谦让模范最常见的属性/品质,其次是积极的心理属性(如冷静、平和、非物质性、友好、随和)和美德(18%)(如令人钦佩、端庄、诚实、值得信赖、勤奋和负责任)。

同样,在缺乏谦让的情况下,95%的人提到缺乏低自我关注,52%的人提到缺乏高其他关注。同样,这些是非谦让榜样最常见的属性,其次是消极的心理属性/品质(如不冷静或平静、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傲慢、不友好、紧张、忘恩负义和不值得欣赏),以及(11%)恶习(如刻板、教条、支配、不诚实和不值得信任)。

与此一致,Exline和Geyer(2004)发现,人们对谦让的开放式定义包括高度的低自我关注度——虽然他们不是这样说的,但我们从以下事实推断出这一点:44%的人提到某种程度的“谦让”,17%的人提到无私,19%的人提到缺乏自负或傲慢——尽管没有那么直接的证据,据我们所知,对于其他高度关注。

Landrum(2011)发现以下关于拥有高度谦让的人的说法高度一致:“知道他/她很聪明,但并非无所不知”(87%同意);”有能力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陷(86%)保持他/她的才能和成就(85%)在所有事情上都有价值的增值(85%)思想开放、乐于接受(84%);“有自我接纳感”(83%)。所有这些似乎都与自我关注度低有关,而与其他关注度低有关。

青年样本

接下来,我们调查了251名初中(6-8年级)和高中(9-12年级)学生。我们让他们思考谦让的美德,并描述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Dedicated to furthering research and promoting good practice

ISSN: 1743-9760 (Print) 1743-9779 (Online) Journal homepage: http://www.tandfonline.com/loi/rpos20

The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humility

Jennifer Cole Wright, Thomas Nadelhoffer, Tyler Perini, Amy Langville, Matthew Echols amp; Kelly Venezia

To cite this article: Jennifer Cole Wright, Thomas Nadelhoffer, Tyler Perini, Amy Langville, Matthew Echols amp; Kelly Venezia (2016): The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humility,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DOI: 10.1080/17439760.2016.1167940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dx.doi.org/10.1080/17439760.2016.1167940

Published online: 22 Apr 2016. Submit your article to this journal

View related articles

View Crossmark data

Full Terms amp; Conditions of access and use can be found at http://www.tandfonline.com/action/journalInformation?journalCode=rpos20

Downloa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Date: 23 April 2016, At: 04:38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16

http://dx.doi.org/10.1080/17439760.2016.1167940

The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humility

Jennifer Cole Wrighta, Thomas Nadelhofferb, Tyler Perinic, Amy Langvillec, Matthew Echolsa and Kelly Veneziaa

a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Charleston, Charleston, SC, USA; b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ollege of Charleston, Charleston, SC, USA;

c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ollege of Charleston, Charleston, SC, USA

ARTICLE HISTORY

ABSTRACT

Humility is a virtue with a rich and varied past. Its benefits and pitfalls – indeed, its status as a virtue

– have been debated by philosophers and theologians. Recently, psychologists have entered into the dialectic, with a small but growing body of empirical research at their disposal. We will discuss this research on humility, including our own recent contributions. Our goal is to shed light on the following three important questions: First, what is humility? Second, why we should care about being humble? Finally, are there constructive steps we can take to induce people to adopt more humble at titudes towards themselves and others? In the process of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we will consider the major empirical accounts of humility in the literature, highlight their primary difficulties, and then introduce a new account that cuts through the confusion, getting to the core of what we take humility to be.

Received 11 July 2015

Accepted 4 January 2016

KEYWORDS

Humility; virtue; low

self-focus; high other-focus

Humility does not consist in handsome people trying to believe they are ugly, and clever people trying to believe they are fools hellip; True humility is more like self-forgetful- ness hellip; It leaves people free to esteem their special talents and, with the same honesty, to esteem their neighborrsquo;s. Both the neighborrsquo;s talents and onersquo;s own are recognized as gifts and, like onersquo;s height, are not fit subjects for either inordinate pride or self-deprecation. (Buri, 1988, p. 93)

Humility is a virtue with a rich and varied past. Its bene- fits and pitfalls – indeed, even its status as a virtue – have long been debated by philosophers and theologians. More recently, psychologists have entered into the dialectical fray, with a small but growing body of empirical research at their disposal.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some of the exta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humility, including our own recent attempts to contribute to this research. Our goal will be to shed light on the following three important ques- tions: First, what is humility? Second, why we should care about being humble? Finally, are there constructive steps we can take to induce people to adopt more humble atti- tudes towards themselves and others?

In the process of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we will con- sider the major empirical accounts of humility in the literature, highlight what we take to be their primary difficulties, and then introduce a new account that cuts through the confu- sion, getting to the core of what we take humility to be. And since this manuscript is a part of a special edition on intellec- tual humility, at the end wersquo;ll briefly discus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ility as a moral vs. an epistemic virtue.

What is humility? Providing and operationalizing a definition

In the the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literature, the dom- inant view of humility for centuries was a fairly dark one. Most famously, it was touted within the Christian tradi- tion as a form of extreme self-abnegation – what Aquinas (1274) referred to as lsquo;self-a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500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