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和Mn同时掺杂LaOCuS:一个Tc在200K的宽带隙氧化物稀磁半导体
杨小军1,李玉科1,2,沈晨怡1,司冰琪1,孙云雷1,陶前1,曹光旱1,许祝安1,a),张富春1
1浙江大学物理系和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2杭州师范大学物理系,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摘要:
这里我们报道了块材氧化物稀磁半导体(DMS)系统La1-xSrxCu0.925Mn0.075SO (x=0, 0.025, 0.05, 0.075, 和0.1)的合成。作为一个宽带隙氧化物半导体,LaCuSO满足理论预测的室温DMS所满足的所有条件。当x0.05时,居里温度Tc在200K左右,这也是目前为止所报道的Tc最高的氧化物稀磁半导体块材之一。它也是一个稀少的P型输运的氧化物DMS系统的例子,这对高温自旋元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锰掺杂砷化镓的铁磁性的发现把研究人员带到了稀磁半导体(DMS)的领域,该研究使得对众多的的现象如量子霍尔效应,半导体激光器,单电子充电技术带来的在传感器和存储器方面的众多的应用程序,以及电子自旋的计算的研究成为可能。然而,由于III-V族半导体DMS的铁磁转变温度较低,使得大多数应用程序受到了限制。另外,对掺杂TiO2稀钴铁磁性氧化物DMS系统的研究,并且实现了室温铁磁性氧化物DMS系统,得到了人们的很多关注。
虽然这个领域尚未达到对 III–V半导体DMS的研究的相同水平和清晰认识。由于P型氧化物系统数量的有限并且在使自然n型氧化物如ZnO通过电子掺杂成P型半导体的困难,对P型氧化物DMS系统的研究至今寥寥。
由于锰的化学溶解性的限制,大多数的DMS系统处于化学亚稳定,仅能用于薄膜。因此,薄膜材料的质量对于制备方法和热处理相当敏感。只有大块的晶体样品才能用于mu;介子自旋弛豫(LSR),核磁共振(NMR),甚至新的电子散射的研究。因此要得到更加使人信服的结果就极度需求大块的DMS材料。最近,一个具有居里温度(TC)约50K的Mn掺杂材料(Zn,Mn)被报道是DMS块材。因此层状结构成为探索新的DMS材料一个极有希望的途径。
LaCuSO最初是通过氧化LaCuS2制备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为四方ZrCuSiAs型(又称1111型),这与LaFeAsO相同,一个典型的1111型铁基超导母体化合物材料。LaCuSO是一种宽禁带(3.1eV)p型导电硫氧半导体,它可以通过Sr掺杂成为金属。显然,作为一种宽带隙p型氧化物半导体,LaCuSO是p型氧化物DMS(稀磁半导体)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候选人。有一个对Mn掺杂LaCuSO理论研究比较少,但实验仅合成了低浓度Mn掺杂的样品,而且无磁性的发现,这可能与较低的锰浓度和较低的载流子密度有关。此外,LaCuSO对于透明p-n结和光电器件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报告在Sr和Mn共掺杂的p型DMS氧化物La1 -xSrxCu0.925Mn0.075SO(x=0,0.025,0.05,0.075,和0.1)系统。该系统具有TC在200K的铁磁有序,这是已知块材的DMS材料目前最高Tc记录之一。相比之下,由于Mn的低溶解度的限制(<0.5。%),Mn掺杂LaCuSO没有表现出内在的铁磁性。LaCuSO作为一种宽带隙p型半导体的导电性,满足由Dietl等人预测的室温DMS的所有条件。我们预计,Sr和Mn的溶解度可提高到与外延和/或纳米技术的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室温下的p型氧化物DMS块材。我们的发现使得高温电子学P-N结器件的形成成为可能。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合成多晶样品La1-XSrXCu0.925Mn0.075SO (x=0, 0.025, 0.05, 0.075, 0.1)。所用原料有单质金属镧,单质铜粉,单质锰粉,单质硫以及氧化镧,均达到99.9%的纯度。首先,将镧粒磨成粉末状,再把所有的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均匀混合在玛瑙研钵,研磨,将混合物在2000kgcm-2的典型压力下压成均匀颗粒。这些过程都必须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内操作。将所得颗粒密封到真空石英管中,再将真空管放入箱式炉,烧制程序为从室温以0.5k/min加热到1223K,并保持2000min,最后让炉子自然冷却到室温。
图1.(a)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化合物的室温XRD图谱。代表的小的衍射峰分别是杂相SrS, (La,Sr)MnO3,和 MnS。只在x=0.1的样品中检测到有杂相(La,Sr)MnO3(用标记出来)。(a)中的小图是晶格常数a和c随Sr的掺杂量x的变化图。(b)x=0.05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的Rietveld拟合结果。(b)中小图是(La,Sr)(Cu,Mn)SO样品的晶体结构图,这个结构属于四角的ZrCuSiAs型结构。
图1(a)是样品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1(b)是x=0.05时的样品的X射线衍射的Rietveld拟合结果。除了几个很小的杂相衍射峰外,所有的衍射峰都能跟LaCuSO相相匹配,也能根据ZrCuSiAs型的P4/nmm (No. 129)的空间群很好的指标化,表明这些样品几乎是纯相(≧99%)。对x=0.1的样品,有一点(La,Sr)MnO3杂相(在图1(a)中用标记出来)。在补充材料[30]中我们可以找到在LaCuSO中,Mn的溶解性的更多信息。用Rietveld拟合的方法我们得到样品的晶格常数,在图1(a)中的小图中已经展示出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Sr含量的增加,a和c均略微增大。这应该是由于Sr2 比La3 稍微大一点的缘故。x=0.05的样品的基于ZrCuSiAs型结构的Rietveld拟合结果说明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一致。权重可信度Rwp和拟合优度S分别是9.04%和1.34,显示良好的拟合。
图2.(a) 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样品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图。(b) x=0.05, 0.075,和0.1样品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图。
图2.(a)是La1-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样品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图。我们用作输运测试的样品是条形样品,尺寸是2*1*0.5mm。对于每一个掺杂量的样品我们都至少测试了两块不同的样品,得到的结果基本一直,误差为10%。x=0的样品是高绝缘的,室温下电阻率高达2.8MOmega;cm,并且随温度下降,样品电阻率大幅增加(低于260K时样品电阻率已经超过了测量的极限值)。由于极其低的载流子密度,其他的输运性质,如霍尔系数、赛贝克系数也都很难测试。当进行Sr掺杂时,空穴型载流子的引入,使得样品电阻率迅速降低。x=0.05, 0.075,和0.1样品的电阻率显示是典型的半导体行为,随温度降低电阻率迅速增加。高Sr掺杂量的样品显示出铁磁性,并且可以看到Tc高达199K。也就是说,x=0.05,,0075和0.1的样品是P型氧化物DMS。图2(b)是x=0.05,0.075和0.1的样品的热电势图。图中正的热电势表明在这些样品中P型电传导占主要地位。x=0.05的样品的热电势随温度降低而增加,与半导体的典型行为一致。当Sr掺杂量继续增加,样品的热电势大大减小。x=0.075和0.1的样品的热电势对温度降低而减小,这偏离了典型的半导体特性。
图3.(a) 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样品在H=1KOe磁场强度下的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实心符号代表FC,空心的代表ZFC。(b)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样品在10K时磁化场依赖性图。里面的图是1/chi;与T关系图,Curie温度的确定。
图3.(a) 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样品在H=1KOe磁场强度ZFC和FC两种模式下的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实心符号代表FC,空心的代表ZFC。显然的,样品形成铁磁有序。箭头指出的就是Curie温度,这是由磁化率的倒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的线性拟合曲线在x轴的截距确定的(由图3(b)可以看到,对于x=0,0.025,0.05和0.075的样品,Curie温度分别为92,130,180和199K)。当Sr的掺杂量达到0.1时,我们可以看到高于200K时有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个可能是由于样品中微小的(La,Sr)MnO3杂质相引起的。由Rietveld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杂质相(La,Sr)MnO3的含量少于0.3%,但是由于(La,Sr)MnO3是一个铁磁性化合物,并且Tc大约300K[31]。在La1_xSrxCu0.925Mn0.075SO样品中,当Sr的掺杂量较低(x<0.1)时,通过XRD图谱是很难检测到这个杂相的,但是不管是Sr的掺杂量高时还是Mn的掺杂量(例如0.1)高时它能够被清晰的检测到。x=0.1的样品的Tc高于200K。在图3(b)中的小图我们可以看到,高于280K时线性1/chi;有一点偏离线性,这可能就是由于样品中的那一点(La,Sr)MnO3杂相引起的。随着Sr的掺杂量的增加Tc升高,载流子密度也成比例的增大,说明由Sr掺杂引起的空穴型载流子对铁磁序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3(b)是La1_xSrxCu0.925Mn0.075SO(x=0, 0.025,0.05, 0.075,和0.1)样品在T=10K时的磁滞回线,虽然铁磁磁滞很小,但是M(H)曲线是典型的铁磁特性。对于x=0,0.025,0.05,0.075和0.1的样品在H=50kOe时单个Mn原子饱和磁矩分别达到了0.52,0.30,0.73,0.65和1.17,这可以跟(Ga, Mn)As (Ref. 1)和Li(Mn, Zn)As (Ref. 14)中的结果相比较。根据观察到的磁矩有力的支持了大部分的铁磁性,而且排除了磁性是源于杂相(La,Sr)MnO3的可能,这是由于对x=0.1的样品杂相的质量分数小至0.3%(Rietveld拟合),甚至当x<0.1时根本检测不出来杂相的存在。对x=0.1的样品,T=200K时在扣除T线性贡献后饱和磁性是。这个结果与样品中杂相(La,Sr)MnO3的质量分数只有0.3%的事实一致,假设在(La,Sr)MnO3中有序的磁矩是对单个Mn原子[31]。
在M-H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小的H线性的部分,这可能是由于残留的顺磁自旋或者是场诱导的极化产生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ZFC和FC曲线分开。通常产生这样的分开是由于铁磁有序态的磁滞,然而磁性玻璃态也能产生类似的ZFC、FC分开的结果[32,33]。但是,就这里的样品的磁化行为来说,应该不是源于典型的自旋玻璃系统,这是由于当温度低至5K时样品仍表现出很大的磁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685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