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价格是否会引导消费价格变化?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26 19:39:17

英语原文共 1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生产价格是否会引导消费价格变化?

作者:克拉克·E·托德

从1994年六月到1995年六月这一年之间,生产价格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除了食品和能源,原材料与中间品的价格每年分别以7.2%和16.7%的比率上涨。与此同时,消费和服务行业的价格也呈现增长趋势,增加量为适度的2.9元。许多分析师担心,原油和中间产品价格最近的上涨趋势可能会波及到消费价格,也许到1996年年底左右,消费价格通胀率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

本文探讨了在生产的早期阶段对价格上涨情况的预测,即生产链会导致消费价格的上涨。文章的第一部分,回顾了一个基本的经济理论,提出了生产价格的领先对消费价格产生影响,从而有助于对消费价格进行预测;第二部分首先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分析,表明通过作用可能较弱,又用一个检验的经验证据,分析得出生产价格并不总能很好地预测消费价格。最终,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最近一些生产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不一定是产生更高通货膨胀的信号。

为什么生产价格会导致消费价格上涨?

经济推理表明,生产链中的生产价格变动与消费价格的后续变动存在一定的关系,生产价格的变化将导致消费价格的变化。但是,这样的推理,在分析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指数的方式构造时,并未将企业定价决策的复杂性考虑在内。

生产链

通常情况下,专家们利用生产价格指数(后文简称PPI)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后文简称CPI)来分别衡量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PPI统共涉及三个不同的指标: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中间产品,还有一个就是成品。消费者物价指数仅涉及一个单一指数,即涵盖了由典型消费者购买行为而产生的商品与服务典型价格统一体。同时,专家们也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消费价格指数。例如,专门用来处理由消费者采购产生的非食品及非能源商品、服务的购买价格的方法,就是所谓的CPI核心措施。

专家们会将同种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视为不同商品的价格指数[1],一般来讲,会将投入产品的价格定义为生产价格,也就是产出最终产品的原材料的价格。消费价格即最终产品的价格,也就是产品出售给消费者时的定价。通过这种直观的表达可以看出,所有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PPI会对应不同的投入产品,在生产链中呈现顺序连接。所以原材料用作生产中间产品,换言之,其又是成品生产的投入品。

在许多方面,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产生过程是一致的现象,也恰巧与这一观点不谋而合。例如,用铁来举例,其原材料PPI中包含了铁矿的价格,其中间产品PPI中就包括了钢铁产品的价格。这样一来,其成品PPI中也就包括了某机床的价格,而这只是出自钢铁厂的产品。最后,CPI就包含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的价格,如购买手钻,这又是使用机床生产出的成品。正如这个例子所描述的,有时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代表着连续的投入产品与最终成品的价格(美国劳工部)。

经济推理也表明,在一条生产链上,不同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理论上讲,一个公司会将其价格作为生产成本的标记,因为经济学家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成本,包括了投资者和公司所有者的正常的收益和利润[2]。例如,一个处于高度竞争行业的公司可能会用其生产成本花费的1倍作为标记,这就意味着该公司设置其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而处于竞争力不强行业中的公司可能会将其价格定为生产成本的1.2倍,用此倍率标记生产成本,该公司就拥有了可支付产品广告的经费,或给投资者们一个高于正常标准的收益。

做了标记之后,成本的变化就会导致价格的改变。例如,如果一个钻头制造商受到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就会通过增加钻头价格的措施来应对。因此,一个投入产品的价格增加将推动成本的整体上升,相应的就会导致公司的成品价格提高。

因此,专家们单纯地提出了在某个生产链环节,需要同时结合PPI与CPI的后续走势再加以分析的理论。研究表明,生产早期阶段产生的生产价格变化,会持续对后期的生产价格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消费价格。

生产链观点的阻碍

在经济理论认为生产价格会影响消费价格的同时,关于获得PPI和CPI数据的慎重考虑,以及经济推理出的更复杂的生产链所产生的联动响应就可能会减弱。

数据结构

实际上,有两个阻碍会削弱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两者之间的联系。首先,由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组成的PPI整体,并不总是遵循某个简单的生产链。其次,相关理论对PPI和CPI的定义也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买家行业分类的不同,不同PPI系列也要采用不同的物理加工过程或装配组织。原材料PPI是未加工商品的价格,中间产品PPI是衡量非耐用、生产中间产物,以及已处理的商品价格,是在终端用户购买之前还需要经过更多处理的商品价格。成品PPI是指准备出售给最终用户的衡量后价格。

在现实中,这个生产价格指数的组织就是与一个简单的生产链产生的宽泛的联系[3]。美国工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排除将货物分为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可能性,而只将原材料用于生产中间产品,继而将这些中间产品只用于生产成品[4],不少企业在生产中都会使用各种生产方式生产出种类多样的商品。例如,原材料的范畴往往是用来生产包括中间产品和成品在内的商品。因此,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使一些中间产品和成品价格也出现上涨的现象。如果将价格用一个简单的生产链连接起来,则原材料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中间价格的上涨又会直接导致成品价格的上涨。

在定义上的不同,导致了第二个指标的构建成了两者中的难点[5]。国内生产厂家发起了对PPI价格的描述,以及CPI消费者物价的支付措施。更重要的是,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区别在于PPI所执行的措施只是国内的价格,而CPI的价格则同时包括国内和进口商品两者的价格。而且,PPI仅仅取决于商品价格,而CPI是基于双方商品和服务两方面的价格。

这种差异也从PPI向CPI的关联中削弱了生产链的链接效应。专家们给出了定义上的差异,生产价格的变化可能导致消费价格的变化,呈现出近似正比例关系。例如,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导致PPI上升。随后,国内消费品的价格也将上升。但如果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却伴随着我国港口价格的下降,则国内价格的上涨将抵消一部分由进口价格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且CPI的上涨会少于PPI的上涨。同样,生产和消费价格的相关行为,也会因为商品价格上涨但服务价格下降而有所不同。生产商品价格的增加会导致PPI上涨,进而推高消费价格。然而,消费服务价格的下降又会遏制消费价格的上涨。在互联网上的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远低于实体店的情况。

在CPI的未来走势中,包括CPI在内的服务价格都有可能会削弱其与PPI的关系。专家学者们认为,生产链连接的这些指标可能仍然是有效和有用的。美国劳工统计局(简称BLS)报告,商品也是消费价格的一项组成部分,大约占总指标的一半左右[6]。若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生产价格指数和总指数的服务价格差异,就要考虑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商品成分之间存在的联系。生产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商品指数的变化,因为生产价格是总体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一节中专家们提出实证分析,认为总消费物价指数和商品消费物价指数存在某种联系。

进一步的经济分析

除去某在基本分析中简化了的额外原因,生产价格的变化就不能影响消费价格了。简单地分析投入产品价格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这意味着价格的成本增加是恒定的。然而更普遍的情况是,生产成本的多少取决于投入产品以外的因素,所以涨价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生产成本取决于投入原料,也取决于劳动力、物质资本和生产力。大多数商品的生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所以生产成本也取决于生产力,或者说企业利用了劳动力等投入的效率。例如,引进IT技术导致的生产率增长。可能会使公司生产出较低成本的商品。

劳动力和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缓解了投入原料价格变动的成本效应。典型的美国工业中,劳动力和物质资本几乎占据了生产成本的一半,其余的都是投入原料(美国商务部,Jorgenson,Gollop与Fraumeni)[7]。因此,如果原料价格上涨,则在生产过程中占据大约一半重要性的劳动和资本将导致这一变化产生成本效应。投入原料价格的上涨将改变劳动和资本价格的降低现象,使生产成本的上升率达到原料价格的一半。例如,如果投入原料的价格上涨1%,则生产成本和成品的价格应该上涨0.5%[8]

实证证据

如果生产链将CPI和PPI进行关联,则生产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并有助于预测消费者价格的后续变化。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中应通过对中间产品和成品的价格变化,最终影响消费价格。鉴于这种PPI与CPI之间隐含的顺序联动,生产链的观点认为,可以通过查验生产价格的方式对消费价格进行预测。

本节利用之前研究的证据来检验生产链的观点。因为大多数决策者和企业主要关注的是消费者物价的上涨,所以本节研究的重点是不同的生产价格指数是否有助于预测消费价格。在研究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的关系时,专家们分析了不同生产价格指数与生产链之间的关系。本章节首先分析了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通胀的历史性变化,考察PPI的变化是否优先于CPI的变化,再利用预测模型检测PPI的变化是否有助于预测未来CPI的变化。

历史研究操作

图1显示的是生产链与原材料PPI的弱链接,以及CPI核心的后续走势。某些情况下,原材料通胀变化会出现在消费价格通胀的变化之前。例如,1971-1972年间经济迅猛发展,导致原材料价格加速增长[11]。随后,1973-1974年间,CPI也随之快速增长。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原材料PPI似乎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但并未影响后续的消费价格。例如,原材料通胀在1987年急剧上升,又在1988年逐步下降,而消费价格通胀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一些分析师认为,1987年、1994年及1995年初的经济趋势一直处于强劲增长状态,都是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

图1 原材料PPI与CPI核心(12个月前至今的百分比变化)

如图2所示,中间产品PPI的走势与核心CPI的后续走势也存在一个较弱的关系。例如,随着1976年经济规模的扩大,中间产品价格上涨。而1976-1977年的消费价格保持稳定[13]。在1978-1979年间,中间产品与消费价格通胀同时上涨,但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其从属关系。

图2 中间产品PPI与CPI核心(12个月前至今的百分比变化)

如图3所示,成品PPI的变化与CPI核心的后续变化存在着微小的联系。与生产链的观点相反,成品的通货膨胀不能导致消费者物价通胀的改变。反之,成品PPI与CPI的走势趋于近似。例如上世纪60年代末,成品价格与消费价格同时上涨,而不是先后的关系。与之前不同的是,从1979年到1983年,成品的通胀率会随着消费价格通胀率变化。

图3 成品PPI与CPI核心(12个月前至今的百分比变化)

结论

一些分析家认为,近期原油价格和中间产品价格将通过生产链上涨,并产生更高的消费价格通胀。简单的经济学认为,这种传递效应是可能发生的,但如果为了谨慎考虑,采纳更复杂的PPI和CPI数据推理,任何传递效应的影响都可能会相应的减弱。研究者们在进行了与此一致的更复杂的分析之后,相关的实证结果显示出生产链与消费者、生产价格的弱链接。PPI的变化有时可以帮助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但不能将其应用于系统之中。因此,近期增加的一些生产者物价指数,其本身并不能预示出更高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 1 ] Basu,Susanto,“中间商品与商业周期:浅谈生产力和利润的影响”,1995年,6月,《美国经济评论》,第512-531页。

[ 2 ] Bernanke,Ben S.与James L. Powell,“工业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性行为:战前和战后时代的比较”,1986年,Robert J. Gordon主编,《美国商业周刊》,芝加哥:芝加哥大学,第583-621页。

[ 3 ] Bils,Mark,“边际成本和价格的周期性行为”,1987年,12月,《美国经济评论》,第838-855页。

[ 4 ] Blanchard,Olivier J,“宏观调控和个别的价格调整”,1987年,《经济活动报告》,第1期,第57-109页。

[ 5 ] Chirinko,R.S.与S.M. Fazzari,“经济波动、市场力量和规模收益:企业层面的数据依据”,1994年,3月,《应用计量经济学杂志》,第47-69页。

[ 6 ] Gaddie,Robert与Maureen Zoller,“生产价格指数的工艺价格体系发展的新阶段”,1988年,4月,《每月劳工评论》,第3-16页。

[ 7 ] Garner,C. Alan,“论: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能发挥多大作用?”,1995年,堪萨斯市联邦储备银行第二季度经济评论,第5-18页。

[ 8 ] Haskel,Jonathan,Christopher Martin与Ian Small,“价格、边际成本与商业周期”,1995年,2月,《牛津经济与统计通报》,第25-41页。

[ 9 ] Jorgenson,Dale W.,Frank M. Gollop与Barbara M. Fraumeni,1987年,《生产率与美国经济的增长》。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 10 ] Mattey,Joe P,“以工业为基础的阶段的过程,”1990年,12月,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董事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9863],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