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Research on Basic Color Terms:
In traditional opinions, metaphor was regarded as a rhetoric phenomenon. The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ed it to be an important language device that reflects the cognitive source of
human thinking. Metaphors in our languages mirror our ordinary conceptual system and we
regard metaphor as conventionalized cognitive structure. It is 'a process by which we understand
and structure one domain of experience in terms of another domain of a different kind (Johnson
1978).' Metaphor is a mapping from source domain to target domain (Lakoff 1990). Color is the
appearance of objects or light sources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individuals perception of them.
It is a part of the objective world. We can easily find a corresppnding carrier for every kind of
color. Through perception and imagination, we map intangible concept, such as abstract and
vague thoughts, emotions and feelings, into some specific color terms. That is to say, when
people use color terms to describe things without color, color metaphor comes into being.
Semantic conflict and psychological similarity are two basic conditions for color metaphor. For
example, we always use color to express peoples different kinds of feelings (see table 2.1). In
fact, peoples feelings have no colors. That is the semantic conflict. But, when we talk about blue,it will give us an impression of gloom and dismal. That will give rise to the psychological
similarity. When one thing is mentioned, it may remind us of some color. Color is one of
important ex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For example, white is the color of snow. When we
talk about white, the pictures of white floating cloud in the sky and falling snowflake in winter
will come into our mind. Therefore, white is endowed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purity. And then,
in western wedding ceremony, bride is supposed to be dressed in white. Color metaphor makes
our cognition more vivid and lively.
Culture, language and Color Metaphor:
It is well-known that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closely related. Douglas once states that 'a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and culture is a part language, the two are intricately interwoven so
that one can not separate the two without lo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ither language or
culture'(Douglas, 1980:76). According to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in their book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elements of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which are
interacted on each other(1967).They are history, religion, valu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language. From this definition, we can find that language is a part of culture. Language is
believed to be the essential instrument of ethnic expression, a bridge for the beliefs, customs,
rituals, and behaviors. Language is a mirror, in front of which culture is reflected. It is a
particular system that enables people to construct,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speech acts.
Language is the largest, most distinct and complex structured system within the cultural fabric.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is to learn new norms, behaviors and beliefs that are appropriate in the new culture, and thus to extend one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o new environments. To add a new language is to add a new culture (Chang Zonglin, 2005).
Language is shaped and influenced by culture. Culture makes language different and colorful. Language abounds with containing color terms. Color metaphor belongs to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categories. Therefore, it is safe to conclude that color metaphor is also influenced by culture. Colors may convey different messages to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For example, in Chinese, people like to express jealousness with the word 'Yanhong(眼红,red-eyed )”,while in English 'green-eye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same feeling. Due to the respectiv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radition, color metaphors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which give rise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color terms or color metaphor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n China, many scholars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in this field. Zhang Peijing(1964), who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 at the early period, mad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e states that 'Throughout history, some things familiar with human being have been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color'. For example, to describe scarlet, English has 'blood-red' while Chinese is 'Xuehong(血红)”.English uses 'snow-white' to show pure white, Chinese 'Xuebai(雪白)'.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cultures. Chinese people like to use 'Mise(米色,the color of rice)' to describe a kind of light yellow, because rice is the main food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 use creamy or butter-yellow since cream and butter are their common food. Recently, Jie Haijiang, in his book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pplies the semantics theory and encoding theory to make a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imilarity and dissimilarity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e also listed out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unctional meanings and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associations.
Similarity of Basic Color Metaphor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White and 'bai (白)”
White is the color of snow. White clothing or objects are easier to stain, so it conveys purity,clean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s well. In Bible, angels are typically depicted as clothed in white robes. English brides are expected to wear white on her wedding day. A white room is a
clean room. A white girl means a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参考文献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基本颜色术语研究:
在传统观念中,隐喻被视为一种修辞现象。最近有研究证明它是能反映人类思维认知来源的重要语言设备。我们语言中的隐喻反映了我们的普通概念系统和我们将隐喻视为传统的认知结构。它是“我们理解的过程并以另一种不同领域的方式构建一个经验领域(约翰逊,1978)。”“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拉考夫,1990)。”颜色是根据个人对他们的看法描述的物体或光源的外观。它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各样的相应的承载体的颜色。通过感知和想象力,我们绘制无形概念变成一些具体的颜色,如抽象和模糊的想法,情感和感觉等。那就是说,当人们使用颜色术语来描述没有颜色的东西,颜色比喻就形成了。语义冲突和心理相似性是颜色隐喻的两个基本条件。 例如,我们总是用颜色来表达人们不同的感受(见表2.1)。事实上,人们的感受是没有颜色的。这就是语义上的冲突。但是,当我们谈论到蓝色的时候,它总是给我们一种阴郁,凄凉的感觉,这就增加了心理相似性。当一件事物被提及时,我们总会想到某种颜色。颜色是物体重要外在特征之一。例如,白色是雪的颜色。当我们谈论白色时,天空中飘着的白云和冬天飘落的雪花的图片就会进入我们的脑海。 因此,白色被赋予纯洁的内涵。并且,在西方婚礼上,新娘应该穿着白色的衣服。颜色隐喻使我们的认知更加生动活泼。
文化,语言和颜色隐喻:
众所周知,文化和语言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道格拉斯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一部分语言,两者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没人能分开两者而不会失去任何一种语言或文化的意义”(道格拉斯,1980:76)。根据拉里·萨莫夫和理查德·波特他们书中所说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元素可分为五个方面互相交流(1967)。他们是历史,宗教,价值观,社会组织和语言。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发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确定是民族表达的基本手段,是信仰,习俗,仪式和行为的桥梁。语言是一面镜子,文化可以在语言中反映。它也是一个特别的系统,使人们能够构建,理解和解释言语行为。语言是文化结构中最大,最独特和最复杂的结构化系统。学习另一种语言是学习适应新文化的新规范,行为和信仰,从而将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扩展到新的环境。增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增加一种新的文化(常忠林,2005)。
语言形成受文化的影响。文化使语言变得不同而且丰富多彩。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颜色属于。颜色隐喻属于语言和认知类别。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颜色隐喻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颜色可能会向不同文化的人传达不同的信息。例如,在汉语中,人们喜欢用单词'Yanhong(眼红,red-eyed )”来表达嫉妒,而在英语中,同样的感受是用单词'green-eyed' 来表示的。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颜色隐喻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就增加了不同语言中的颜色术语或颜色隐喻的对比研究。在中国,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这个领域。张培金(1964),是在最早阶段最具影响力的人,他对中英文颜色术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他说“纵观历史,一些人类熟悉的东西已经被普遍用来描述颜色”。例如,为了描述猩红,英语中用'blood-red' 而汉语中用'Xuehong(血红)”。英语中用'snow-white'来表示纯洁的白,而汉语中用'Xuebai(雪白)'。但是,因为他们不同的文化还是有很多区别。中国人喜欢用'Mise(米色,the color of rice)'表示浅黄,因为米对中国人而言是最重要的食物。西方的人一般用creamy or butter-yellow表示浅黄因为奶油黄油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最近,jie haijiang“在颜色术语在中西对比”这本书中应用了语义理论和编码理论,对中英文颜色术语的相似性和不相似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还列出了其功能意义及其不同文化协会的各自特征。
中西基本颜色隐喻的相似性:
- White and 'bai (白)”
白色是雪的颜色。 白色的衣物或物体更容易染色,所以它在中西文化中都表示纯洁。 在圣经中,天使通常被描绘成穿着白色长袍。 英国新娘预计在婚礼当天会穿白色。一个白色的房间是一个干净的房间。一个白人女孩意味着一个贞洁的女孩。 百合的白是一种纯白像百合花。汉语的表达如:' jiebai(洁白)'' baibiwuxia(白璧无暇)'表示纯洁,'baijing(白净)”“baixi(白皙)”指一个女孩子有着很美的白皮肤。医生和护士总是穿着白色大褂来强调无菌。
白色也有清白无罪这个含义。中国有句俗话'Ta zaoshou bubaizhiyuan,
Worsquo;men yao huan to qingbai(他遭受不白之冤,我们要还他清白)'指的是某个人无辜遭罪,我们证明他是清白的。两个'bai(白)都指无罪。在英语中,如果有人被说是白手党,他是诚实或无辜的。“再次标记一个人的名字是白色”意味着证明一个人是无辜的,并恢复他的名声。 在英语中,白象是无用的而且要花费大价钱来养活。这句话中的白色是无用的。在汉语中,白色也有相似的隐喻含义。例如:'baida(白搭)'' baifeishi(白费事)'。白旗是投降的国际标志或者停战,通常是在战争时期,也就是说,这是和平的意图的标志。 中国人挂旗“白旗”作为放弃斗争的标志。
- Yellow and 'huang(黄)”
黄色是明亮的,晴朗的,受人欢迎的,使人快乐的。许多它的相关意思在中西方都是积极的,例如具有发光的金色光环,启发和贵重金属的神。在英语中,'yellow boy' 是金色的,和中国的黄金平等。“黄金时代”是黄金时代,“黄金周”是黄金周。
黄色是一个矛盾的颜色。一方面,它是秋天的颜色,是成熟的季节。因此,它有成熟的含义。我们中国人把秋天称为“金秋(jinqiu)'。诗人喜欢把黄色这种成熟的颜色视为爱情的颜色。复活节中有一个古老的习俗,一个女孩曾经给他的爱人一个黄色的鸡蛋作为礼物来接受他的爱。年轻的中国女孩被称为“黄花闺女”。另一方面,它具有枯萎的意义,因为在秋天,树叶将变成黄色,从树上掉下来。“明日黄花”指的是事物已旧,脱离时尚。在英语中,像“我的生活方式正在陷入窒息,就如黄色的落叶”意味着我正在踏入老年。
黄色是暖色调之一。 由于明亮的黄色能见度很高,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常常用于危险标志和一些紧急车辆。 在交通规则中,黄色是交通信号灯,表示“减速”,“小心”或“慢速前进”。它位于绿色(前行)和红色(停止)之间。 在铁路信号灯中,黄色通常是作为警告颜色,如减速,如远距离信号。 几条轻轨和快速公交线路上的各种公共交通工具都有“黄线”。在足球场上,裁判显示“黄色卡”(中文“黄牌”),表示玩家已被正式警告。在美国,学校的大巴统一刷成黄色。这是指“黄色的学校大巴”以实现可见性和安全性。
似乎黄色可以引起疾病。 “黄热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特征是高烧,黄疸和深色出血,也称为黄色杰克。 黄疸在中文是叫“黄疽”是一种由由热带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的呕吐。 当我们说'ta lianse fahuang(他脸色发黄,字面上是他看起来很黄)”,这意味着他可能患有某种疾病。'Lahuan(蜡黄)”是缺少营养。
多年以来,随着妇女们等待着男人们从战争中回来,黄丝带穿戴成为希望的征兆。 黄丝带是希望,支持和记忆的象征。受西方影响,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黄丝带”(huangsidai(黄丝带))可以在中国各地,如公交车,加油站,工厂,医院 和学校见到,小黄丝带在地震中为所有人带来希望和祝福。
中西基本颜色隐喻的区别:
- Black and 'hei(黑)”
由于文化的差异,黑色在英汉中有特殊的内涵差别。
在中国的文化革命期间,“黑”总是与反革命联系在一起。就如“黑干将(heiganjiang'“黑材料(heicailiao)'“黑纲领(heigangling)”这些。黑五类(黑色五种)“包含地主,克拉克人,反动派,坏人和右派人士。当我们说”背黑锅(beiheiguo)“时,这意味着他或她是替罪羊。
英语中,黑色有愤怒和生气的意思。 当有人“黑脸”时,这意味着他很生气。 此外,对于大多数英国商人,他们都喜欢把他们的业务置于黑色。 这里“黑”意味着利润。“黑色程序在国防部”告诉我们,国防部正在制定一项保密计划。其他有关黑色的英文表达传达不幸。 根据基督教,星期五是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星期天的激情。 所以,英国人把“黑色星期五”看成一个灾难性和不幸的一天。“黑色消息”是坏消息。 “黑羊”是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的被认为是不合需要的或不可接受的成员。 “黑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是指黑皮肤的人。 但有时它意味着贬损,如“像黑人一样工作。”
- White and “bai(白)”
白色的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上有很多区别。
从传统上来说,白色是中国的禁忌颜色,在中国主要出现在哀悼和葬礼上。 葬礼被称为“白事(baishi)”,在葬礼上,人们戴白色的帽子,穿白色的哀悼服和白色的鞋子,一条白色的绳子挂在腰间,白色的布被挂在竹竿的一端,白色的哀悼的钱 一路散落。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官职的普通百姓通常被称为“白衣(白衣,白色服装)”或“白丁(白人)”,因为他们通常穿着白色的未染色衣服,他们住在“白屋 ”。然而,英语人士似乎更喜欢白色,他们把它视为善良和善良。“白宫”是美国总统的住所。“白色谎言”是无害的,善意的。 “白羊”是一个邪恶团伙中的好人。 在早期的电影中,“好人”戴着一顶白帽子(为自己赢得了“白帽子”的称号),而“坏人”则穿着黑色(获得了名字“黑帽子”称号)。
此外,白色在中国还有其他含义。 一些免费或者什么都不需要的,比如“白送(baisong,给别人什么东西)”“白吃(baichi,不需要付费直接吃的 )”“白手起家(baishouqijia,从零开始)”“一穷二白(yiqiongerbai,穷的什么都没有)”,还有让某事变得更清晰的意思就是“真相大白(真祥大白,使事实清楚)”。 但英文中的“粉饰”则意味着掩盖或隐瞒。
在抵抗与解放战争中,白色始终与反动斗争反对共和主义有关。”白军(baijun,白军)是反动军,正是军队国民党”。“白区(baiqu,白区)是反动党统治的地区”。“白色政权(baisezhengquan,白色政权)是指反动政府”。
在英语中,“展示白羽”就是显示懦弱。 在斗鸡,尾巴上的白色羽毛被认为是劣质品种的标志。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一个懦夫会呈现白羽。 “白人”的意思相同。 更重要的是,“白夜”是一个不眠之夜。 “白奴”是一个被迫成为妓女的女人,特别是在外国。 “白咖啡”是牛奶咖啡,与“黑咖啡”相反,咖啡是不含牛奶的咖啡。 “白色销售”是销售床单,毛巾,和其他床单。
汉语中的白也表示生气,蔑视。'qi baffle lian(气白了脸,字面意思是脸气的发红)”指的是一个人很生气因为英国人用红色表示生气。'Bai le yiyan(白了一眼,字面意思是翻了个白眼' 有时指带着怨恨看了某人一眼。 'Ta zaojin 1e quanjiaren de baiyan(她遭尽了全家人的白眼,字面上是她遭尽了全家人的白眼)讲的是她受到整个家庭的蔑视。
差异的原因:
根据Kovecses(2002:185),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隐喻中的文化变异。 一个是文化所处的自然和物理环境。另一个是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这对于颜色隐喻来说是真实的。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相同的颜色概念化的客观世界。然而,在规范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隐喻和转喻意义还存在一些差异。
- 自然和物理环境
自然和物理环境以一种很明显的方式形成一种语言,主要是其词汇。 因此,它也同样形成隐喻。给一种固定的栖息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会适应(大多数在潜意识中)这件事和这种栖息地的特征的现象; 他们会利用这些东西以及其概念的隐喻理解和创造现象宇宙(同上)。
“黄色”是在五行中是土的颜色,也是五个方向的中心。 所以“黄色”被选为皇帝和皇室的颜色,因为是领土和权力的象征,普通人自唐朝开始被禁止穿黄色衣服(chang Jingyu 1995:166)。
对于居住在岛国的英国人来说,他们对于“黄色”不可能有相同的理解。他们的翅膀与海洋紧密相连。对于他们来说, 海的颜色,“蓝色”,是他们熟悉和喜爱的颜色。所以在英语中,“蓝色”通常用于比喻修辞。一个人可能会尝试,直到他(或她)面对“蓝色”来赢得他(她)“蓝色”或成为“蓝色长袜”; 如果他(或她)失败,他可能会唱“蓝调”和
至少在“蓝调”中。一个人不能选择“蓝血”,但他可以选择成为他的党和国家的“蓝眼睛男孩”或“真正的蓝色”。当他在魔鬼和深蓝色的大海之间,他处于困难的境地,他必须在这两个不愉快的事情中做出选择(与蓝色的海洋之间的不愉快可能因为古代的海是变化的,难以征服)。一些事件可能会突然发生,而有些事可能只发生一次。
- 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通过更广泛的文化背景,我只是指---历史,传统和习俗,生活习惯,不同文化的宗教,可能会导致颜色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在下面的部分,我将考虑这些可能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06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表达与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词译著为例开题报告
- 论林纾小说翻译中的豪杰译现象——以《黑奴吁天录》及《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Intercultural Tourism Translation开题报告
- “言语”和“静默”外文翻译资料
-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电影翻译的力量外文翻译资料
- 从个人成长视角分析《追风筝的人》中的主角阿米尔的人物性格外文翻译资料
- 个人旅游博客作为研究跨文化交往的文本:来自津巴布韦的美国sojourner博客的试点个案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接受理论视角下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比较研究 –以《疯狂动物城》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On DifferenceTranslation Of E-C Plant Metaphors外文翻译资料